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W020110719584881254393.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视点·观点 > 观点内容

米广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020年05月18日 14:45:00 来源丨佛教在线 点击: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主义关于宗教的本质、根源、特征、发展规律、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而应用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方针。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其基本内容包含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论述了宗教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成为其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二是表明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对立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蚀政党肌体,反对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认为宗教对国家来讲是私人的事情,但对工人阶级政党来说就不是私事的原则;解决宗教问题要服从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要彻底实现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也提出了要向群众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我们深入观察宗教现象、科学分析宗教问题,准确把握宗教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最重要的是立足当代中国的实践,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把握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既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个别结论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又要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作出准确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体现时代价值。要根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结合经济全球化、宗教多元化的时代特征,立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和谐世界的时代课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促进宗教和谐的科学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根本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强调,要把宗教这一纷繁复杂的现象,放到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放到宗教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社会诸方面的现实联系中,加以考察和分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论特点,即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和方法。
这一根本立场和方法不仅贯穿对宗教作为一般现象的考察,贯穿于对宗教历史发展演变规律的考察,更贯穿于对当代中国宗教现象、宗教社会作用的考察。按照唯物史观的要求,我们要学会从全球化、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具体考察当代中国宗教的特点,评估当代中国宗教特定的社会作用,以及宗教与社会其他要素的互动情形,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主要内容为: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别、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交往,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爱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要支持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爱国宗教界人士是团结信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树立公民意识,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活动。所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是反对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目的,是表明对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要把宗教在现实社会的复杂作用阐释清楚。要通过学习,使广大社会成员认识到只有唯物史观才能深刻揭示宗教本质、根源、功能和演变规律,从而使更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更好地避免“信仰主义”和“反宗教”两种倾向。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是用无神论去取代群众的宗教信仰,不会妨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