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读书 > 读书内容

《无常》: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2010年08月16日 15:26:00 佛教在线 点击:0

 

编辑推荐

《无常》是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力作,简明亲切地传达南传佛教内观诸法的精髓,帮助人们克服对“改变”的恐惧。

内容简介

《无常》讲述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恐惧,包括放下执著、活在当下与从事禅修。阿姜查的教法是以无常为基础,作为修习正念的初始焦点。它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使人得以进入正法,带领心看见经验的其他面向。当心开始了解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时,贪爱与执取的问题便开始消散与瓦解。

作者简介

阿姜查(Ajahn Chah,1918—1992),近代泰国最著名的法师之一。9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丘。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色: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玛洛比丘(Amaro Bhikkhu)、甘比罗比丘等。他的其他著作还有《关于这颗心:戒.定.慧》、《宁静的森林水池》、《森林中的法语》等。

目录

英译序阿姜查的教学风格与森林传统

第一部正见

01 了解心

02了解境

03法尔如是

04看穿事物——阿姜查的修行

05佛与菩萨

06如实观

07 那也很好一阿姜查的见解

08佛陀的灵感

09放宽视野

10佛陀的追寻

第二部无常

01调伏我们的心打

02许多烦恼——阿姜查在说笑

03它是无常的、不确定的

04一则“放生”的故事

05一位困惑的禅者遇见佛陀

第三部苦

0l 了解苦

02对学生当头棒喝一阿姜查的方法

03 “生”与“有”

04逝者如斯

05 冷峻的慰藉一阿姜查的僧侣面对疾病与死亡

06佛陀不死

07 出生、死亡与觉悟——阿姜查与菩提树

第四部无我

01如四大般修行韶

02无知——阿姜查明镜高悬

03非“我”,非“我所”

04不要成为一尊佛

05我的牙齿、我的枕头、我的椰子

第五部禅修要点

01止与观

流动的止水,静止的流水

03落实修行

04认真的学生——阿姜查对于密集禅修的看法

05禅修指导——阿姜查与学生问的问答

06它是什么——阿姜查的禅修

07别沉迷于安止

08持之以恒

09高远理想与日常挫折——一位年轻比丘与阿姜查

第六部成道

0l彻底解决问题

02寻找老师——阿姜查与一位未人门弟子

03聪明的螃蟹

04最后几点忠告

附录一英译者致谢词

附录二英译者简介

附录三词汇表

附录四资源

精彩书摘

03“生”与“有”
经上说“生”是苦,但它不只是指从此世死亡并转生来世,那扯太远了,“生”的苦当下就在发生。在根、境、识接触时认出“生”与“有” 经上说“有”是“生”的因,“有”是什么呢?任何我们执取并赋予意义的事,即是“有”。每当我们视任何事为自己或他人,或属于自我所有,而不正知它是世俗惯例时,那即是“有”。每当我们执著某件事为我或我所有,而它之后发生变化时,心便受到影响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反应。自我经历快乐或痛苦的感觉,即是“生”。一旦有“生”,苦便随之而至,因为一切事物都必然会变化与消失。现在,我们有“有”吗?我们觉知这个“有”吗?举果园中的果树为例。果园主人若不觉知自己,觉得那真的是他的果园,他可能在每棵树中出生为虫。贪爱“我的”果园与“我的”果树,即成为占有那里的虫。若有几千棵树,他就会变成几千次虫,这即是“有”。当树被砍倒或遭遇任何伤害时,虫即受到影响,心被动摇而带着焦虑受生。然后有“生”之苦、“老”之苦等。你们觉知此事发生的方式吗?

嗯,家里或果园中的那些对象还是有点遥远,就看看坐在这里的自己。我们是由五蕴与四大所组成,这些有为法被指称为一个自我。你看见这些有为法与名称的实相吗?你若未看见它们的实相,就会有“有”,为了五蕴而欢喜或悲伤,然后你受生,一切痛苦亦随之而来。这个转生就发生在现在、当下。

这杯子现在破了,我们就在现在感到难过;这杯子现在没破,我们现在对它感到高兴。事情就是如此发生,盲目地难过或高兴,你唯一的下场就是毁灭。要想了解这点,你无须眺望远方。当你注意自己时,便会知道是否有“有”,无论是否真的相信“我”或“我所有”的指称,重点是贪取。这个贪爱是虫,正是它造成“生”。

由于贪爱色、受、想、行、识,我们执取乐与苦,因而被迷惑与受生。它发生在根、境、识接触时,眼睛一见到形色,它当下便发生。这是佛陀希望我们去看的,在“有”与“生”通过五根发生时认出它们。我们若觉知它们,就能放下,放下内在的五根与外在的五境。这可以在当下看见。它并非在此生死后才发生,而是在当下眼睛见色、耳朵听声、鼻子嗅香、舌头尝味时发生。你和它们一起受生吗?在“生”发生时,觉知它们,并看清它们。执著茶杯便是拥有痛苦前任僧王有次到中国旅行,有人送他一个很漂亮的茶杯。从未见过那种东西,心想:“啊!这里的人对我真有信心,所以才会送这漂亮的茶杯!”但当茶杯到了手上时,他立即陷入痛苦中。

……

请购价格

原价:28.56(元)

折后价:23.80(元)

请购链接

http://book.kongfz.com/16329/92591841/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