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台湾净土宗如此念佛—法藏法师

2008年12月05日 10:22:00 香港宝莲禅寺 点击:0

台湾念佛法门的思想水平是怎样的?一向以来的本土净土思想,总是通俗的法会式弘扬多过深刻化的教理研究,直到今天,老一辈的净土弘扬大德们,亦大致不离此模式。若要再深入地说明净土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天大部份的净土宗修行者而言,恐怕是不容易的。如藕益大师将净土教理的讲解和天台实相观相结合所留下来的《弥陀要解》一书,在佛学院或在念佛道场中被讲解的次数有多少呢?不提《弥陀要解》,只提《弥陀要解》中的“五重玄义”一部份,其被提出来讲解的,又有多少呢?这些内容已属后期精要强调净土教理和信仰的最重要典藉,可是五十年来,在台湾的净土教界中,却仍鲜少被人提出讲解。摆在眼前最多的,仍只是净土教的方便通途法门居多,可是关于成佛原理、修行方法、内在修持理路、净土修行次第及如何与传统中国大乘实相的思想理论相结合等等问题,则一向很少受到应有的关注、提倡、诱导和解说。在这数十年中,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几乎就只知道嘴皮上的念佛,结果蛮干了五十年的佛七与各类讲经共修,却一直不晓得念佛的原理是什么?好像念佛就是动嘴皮而已,五十年匆匆过去了,如今我们看到多少念佛较有成就的人出现呢?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但未来的五十年,还可不可以像今天这样念佛念不出成绩呢?

最近,我与一位佛学院毕业的同学谈过,他甚至到山上专心念佛,念了三七二十一天,当问及念佛的道理时,如“念佛时为什么没有具足信愿?为何无法达到一心不乱?是方法不对?还是其他条件不足?你用什么样的心在念佛呢?”就净土的信仰而言,在时下佛学院毕业的比丘中,他算是非常难得的了,可是当问到此类敏感问题时,即使佛学院毕业的僧人也一样答不上来。可见今日台湾大部份人念佛似乎就只知道悠悠忽忽地信仰,基本的净土信条而已。诸如:“这句佛号的功德很大,我好好念就可以了。”之类的。这样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可是纯靠信仰所建立的修行基础,除非是善根极其深厚的人,否则很难长期坚持念下去。再加上修行理论的不清楚,不但容易造成盲修瞎炼,而且也容易引起别人对净土教法的怀疑。长期以来,教内一直有人引经论,而强调净土法门不过是“怯懦”众生的“救赎法门”而已(只见其被下根之相,而未见其摄中、上根之理。),多少也是净土深义一直未能显扬所造成的。

所以长期以来,很多净土教的人就被修禅的人讥为“不了心法”,当然,如印光大师之类的净宗大德确实也说过:“念佛不假参禅、不求开悟,乃至持戒有漏失也没有关系,因为弥陀法门是横超直入……”等等之类的话。这样的劝修固然有其道理和用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家人就可以不对净土教理深学多闻,这种想法是不适当的。看到今日的汉传佛教,之所以会如此教理不彰、实修浅薄,净土宗修行者(占多数)思想的消极与被动,是有不少责任的。如果净土修行者都是持有这种概念的话,那么出家人和在家人的分别差不多就要不存在了。持戒可以不必那么严谨、精进,教义也可以不必研究、探讨,乃至于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念佛,这样的角度和条件,几乎就和居士一样,已使得台湾佛教的出家人和在家人内在的分野越来越少了。即使读了佛学院,了解一点“念佛修行”的道理,但真要实修时却使不上力来,只因为念佛的内在原理并没有被深刻提倡。以上是对汉传净土思想内容了解后,对现况的反省而提出的感言,这当中并无恶意评判之意。毕竟这也是时代因缘所造成,并无所谓对或不对的问题,但站在对佛教承先启后的角度看,这些却都是我们必须清楚明白的地方。

来台初期,连佛教要立足于台湾都没有办法,更何况要阐明深刻的净土思想?因此在早期也只能先以通俗的方式来启信、发愿,教人赶快求往生,以迅速获得净土宗之利益为诉求。当然,净土宗的本义也正是如此,可是如果无视时代因缘的转变,只是一再地提倡这最后的目标,而忽视了念佛原理和方法过程的阐明及佛法思想的提升,则不但影响了台湾其他宗派佛教,乃至台湾整体佛教思想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净土宗本身的弘扬。因为越来越多人只知道念佛,却不知道内在的道理,当这种情形遇到外来佛法进入,而它们又有很好的“表面效益”时,就会渐渐流失净土原有的信众,因为广度不够、深度不足。这可以说是台湾五十年来,净土宗应该深刻警觉的地方!

作者:法藏法师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