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佛教商业伦理思想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圆持

2009年04月14日 10:26:00 佛教在线 点击:0

圆持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副馆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即是商业活动的全球化。商业活动在将全球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命运进一步地息息相关了。佛教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功德”、“智慧”、“平等”的发展理念极具普世价值。只有商业和优秀文化在共同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才有希望对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时代中,人们受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所主导,将几乎全部的精力倾注于直接的经济利益攫取上,而忘失了文化对提高人生存智慧的重要性,以至于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变得偏执和疯狂,无视经济规则、法律制约及道德标准,致使大量官员堕落,无数商人沉沦,不可避免地使经济变成了一柄利弊参半的双刃剑。

在浩翰的佛教经典中,从不同角度阐释商业伦理思想的经典很多,如果人们一旦对其有所了解,很容易会感到它是人类珍贵的思想宝库,并且会看到今后商业健康发展的光明前途。在此,本文著重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佛教商业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自利利他”是佛教商业伦理思想的人生社会价值取向标准。佛教认为,人生存在的唯一社会价值在于“利他”。如《菩提行经》卷二中说:“我于今生中,净心行利行,于利益即无,何事于饮食?凡所作为事,要在于利他,彼无利非爱,定获罪无疑。” 佛教明确指出,脱离了利他,一切个人的利益都没有真实的意义,只有在利他的基础上,才有真实的个人利益可言。如《优婆塞戒经》卷二中说: “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 又进一步概括说: “利益他者即是自利。”

佛教“自利利他”的思想是高度重视物质经济利益的。于《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六中说: “贫穷故,自不能利益,何能利他。” 因此,欲实现“自利利他”的人生社会价值追求,不应墨守“安贫乐道”,而应通过商业等各种正当的手段去积极的创造财富。在佛教中,实现“自利利他”,除用商业等手段牟取财富外,还可从事农业、牧业、工业、文化产业等一切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因此,《菩提资粮论》卷第三中说:“凡利世间事我皆应作。”

二、佛教商业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

反映佛教商业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在此首先介绍十八点。

(1)佛教在商业上追求的是普遍利益。如《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下说: “利养普世。” “利养”的含义,泛指可以滋养人的物质经济利益;“普世”义指普遍世间。今人所说“普世”一词即出自佛教。在经典中又相应地提出以“供养世间”为乐的思想。如《菩提行经》卷第一中说: “若有布施于少食,修善供养于世间,所施大小如蚊蚋,亦获快乐得半日。”

(2)佛教在商业上追求的是共同利益。如《长阿含经》卷第十一中说: “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

(3)佛教提倡发展商业首先在于造福社会贫弱。如《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说:“不为自己受蓄财物,凡有所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说:“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

(4)佛教发展商业在于造福社会大众。《优婆塞戒经》卷第二说:“为众生故,求以弘利。”

(5)佛教认为正当的商业活动对造福社会具有无穷无尽的意义。如《六度集经》卷第三中说:“治生以道,福利无尽。” “治生”义指“治理生业”,是古代商业活动的称谓。

(6)佛教认为商业经营的成功须具有全力以赴和专心致志的务实精神。如《杂阿含经》(该经为一卷本)中说:“佛告比丘,治生有三方便未致利能致,已致不减。何等为三?是间比丘,有治生者晨念多方便尽力向治生,日中亦尔,晡时亦尔,求多方便尽力索令有利。”

(7)佛教要求商业经营要具有善始善终的敬业精神。如《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二中说“有所为作而不中舍” 。《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中说“凡所作业要令毕竟……所作未竟不中休息”。

(8)佛教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作为商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说:“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中说:“先学众技能,次集诸财宝。”

(9)佛教在当时提出的商业经营范围很广,包含了一切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中说:“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中说:“为利世间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九中说:“云何布施?或入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

(10)佛教反对用欺诈等非法的手段牟取商业利益。如《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中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 《优婆塞戒经》卷第三中说:“不以非法求觅财物。” 卷第四中说:“不以斗、秤、杂、余、异、贱欺诳于人。” 卷第五中说:“贩卖市易教令以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

(11)佛教崇尚积累财富从小开始的理念,反对不择手段的暴富妄想。如《长阿含经》卷十一中说:“积财从小起,如蜂积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

(12)佛教要求商业经营活动应依法纳税。如《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六中说:“租税依法不欺王者。”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