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李利安

2009年07月17日 16:16:00 中国佛学网 点击:0

宗教作为一种蕴涵着雄厚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实体,对现实社会中的任何一种现象或任何一种事业都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伟大事业,宗教当然也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要准确认识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就需要我们首先对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

笔者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现实的力量聚合体,它是由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外在的社会力量双重结构组成的。而这两种类型的力量又各自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特性和分支力量。

宗教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内涵于宗教机体深处的力量,也是宗教的基本特性所在,是宗教一切力量得以启动和运行的本源。而宗教精神性力量的关键在于宗教的信仰性,而信仰的最大特性则在于其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具体化为许多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宗教的教义体系和修道体系发生直接的相互关联,从而与宗教的思想与实践产生密切的互动。而宗教的思想与实践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于是,宗教的精神力量也就逾越了宗教的范畴而延伸到非常广阔的社会空间。

从和谐这个层面来看,构成宗教精神力量的各种宗教心理属性都可能对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正面或反面的影响。具体来看,这些精神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几种心理特性:信仰的神圣性、思想的稳定性、目标的崇高性、行动的积极性、心理的认同性、感情的亲近性。笔者把这些心理特性划分为三组。

第一组心理特性:信仰的神圣性和思想的稳定性。这两种心理特性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所有宗教共有的一种内在特征。宗教信仰不同与其他政治信仰和哲学信仰的关键因素在于宗教信仰中的超人间特性,超人间性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各种类型的超人间力量的承认,也就是对各种神灵的信奉。在神灵力量的感召和威慑下,信徒的信仰便具有了一种神圣性,而由神圣性而来的就是心理上的严肃性、认真性、坚强性、忍耐性、自觉性等促使信徒积极向善的精神力量。同时,由于对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的神灵力量的内心归服,信徒的思想一般便具有了稳定性的特点,而稳定性虽然也可以成为保守性的精神基础,但在积极向上的当代中国宗教中,可成为促使信徒在现实生活当中持久而自觉地遵守戒条、努力向善的积极因素。总之,只要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宗教信徒所固有的信仰的神圣性和思想的稳定性就可以变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精神动力,并由这种精神因素感染更多的人加深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科学性、伟大性、神圣性的认识,带动更多的人积极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列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严肃、认真、坚强、忍耐、自觉等积极的精神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内在的、也是必须的精神环境。

第二组心理特性:目标的崇高性和行动的积极性。这两种心理特性相互联系,彼此促成,共成一个整体。宗教的超人间信仰一般是由超人间力量和超人间境界两个方面构成的。超人间境界一般是指宗教所信奉的绝对美好的自然景象、社会状态和心理境界。对这种境界的信仰一般是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紧迫性的基础上的。信徒思想中所认识的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实现理想境界的急切性是成正比的,而这又反过来不断烘托目标的崇高性。于是,目标的崇高性、现实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共同促成信徒行动的积极性。由于宗教追求理想境界的修道过程与现实社会所强调的道德教化与努力工作是一致的,所以,由目标崇高性和行动积极性所蕴涵的精神动力完全可用来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