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唐宋时期寺田经营方式研究---耿元骊

2009年11月10日 16:04:00 佛教在线 点击:0

随着宗教的发展,特别是在佛教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寺观经济也随之取得了蓬勃发展。唐宋时期,寺观经济已蔚然卓立,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亦为数不少。[[1]]与传统社会经济构成相同,寺观经济也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寺观土地占有是社会整体经济构成的重要部分。而寺观土地的经营方式,也与唐宋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特别是由于僧侣在多数时候要从事宗教活动,虽然不排除有少数下层僧侣不得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从整体上看,僧侣是难得长期直接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因此,唐宋时期的寺观田产经营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租佃方式,而非其他,似亦无中唐从庄客制到庄佃制的转变。

一、唐宋时期佛寺土地占有状况
隋代,由于杨坚出生在佛寺,所以大肆利用佛教进行舆论宣传。他上台后,更是大力扶持佛教,曾经诏敕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2]],为了保证寺院的经济来源,又诏:“于诸州名山之下各置佛寺一所,并赐庄田”[[3]],这表明从隋代开始,寺院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土地占有。

唐代虽然特崇道教,但是佛教也争得了一席之地。特别是由于佛教人才辈出,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势力比道教要高出甚多,所以佛寺占地反较道教为广。武德八年,因为少林寺僧护国有功,所以特赐地40顷。[[4]]不仅少林寺得地,又在全国普建七寺,以为“陨身戎阵者”祈福超度,而这七寺“并官造,又给家人、车牛、田庄”[[5]]。特别是在唐《田令》中明确规定了僧道受田:

诸道士、女冠受老子《道德经》以上,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受具戒者,各准此。身死及还俗,依法收授。若当观、寺有无地之人,先听自受。[[6]]

虽然这和民户、官吏受田的规定一样,是无法落实的,但是毕竟在制度上允许僧道有田产,这就为保障寺院田产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从太宗以降,一直到武则天时期,当政者均是佛教信徒。狄仁杰在谏武则天营造大佛像的时候指出:“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7]]所谓“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8]],虽然不一定全是实情,不过可以想见僧侣地位。开元十年,玄宗收寺观田,规定:

正月二十三日,敕祠部:“天下寺观田,宜准法据僧、尼、道士合给数外,一切管收,给贫下欠田丁。其寺观常住田,听以僧、尼、道士女冠退田充,一百人以上不得过十顷,五十人已上不得过七顷,五十人以下不得过五顷。”[[9]]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