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藏传佛教为北京注入文化自信

2017年12月07日 16:32:00 佛教在线 点击:0

北京为多民族搭建了雄才伟略的政治舞台,也为多民族架织了民族融合的桥梁,“黄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的景象就是圣洁的雪水融入永定河,是民族融合源头活水的生动展示。当我们追寻五朝帝都北京文化历史和底蕴的时候,最直观的文化遗产会直接给与明确答案。

无论是元代的帝师、明代的法王还是清代的呼图克图,从雪域高原来到北京,请封也好,请赐也好,授权也罢,受官也罢,无不体现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1644年到1911年,清朝入关坐镇北京近300年,征服蒙古,施政西藏,统一西域,平定诸藩,呈现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局面,特别是蒙藏高僧往来于北京和边疆之间,不仅对藏传佛教文化进行了传播,更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乾隆皇帝在《御制喇嘛说》中强调“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深知精神统治的巨大潜力和作用是简单粗暴不可比拟的,清政府“以蒙古诸部敬信黄教已久,故以神道设教,借使诚心归附,以障藩篱”。因势利导,对内利用其教化作用,“易其政不易其俗”来实现统治目的。因此修庙成为藏传佛教政策和实践的着力点。

藏传佛教从元代起,在北京的发展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元、明、清三代,计有藏传佛教寺院大小近百座,目前有历史遗迹、遗存的藏传佛教寺院20多座,如白塔寺、护国寺、西黄寺、雍和宫、正觉寺、昭庙等。

今天在各大影视剧和各种历史资料中,都可看到藏传佛教与北京多元共生和互动关联的文化传承。北海公园的白塔已是今天北京的主要城市标志之一;妙应寺的灵通万寿宝塔曾是元大都的标志,如今仍然是名扬中外的北京特色建筑;宗镜大昭之庙的琉璃万寿塔已成为香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雍和宫是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是菩提伽耶式金刚宝座佛塔的典型代表,在佛教界一直享有盛誉。

藏传佛教寺院留下了领袖人物、高僧大德乃至蒙藏地方政教首领倾心内向、频繁往来的足迹,这些殊胜的寺院、宝塔、造像具有厚重的人文价值,为北京文脉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文化自信。现在在京的藏传佛教寺院反映了首善之区所具有的仁善宽广的博大胸怀。多方面、多领域凝聚和浓缩了多民族文化资源,记录并见证了民族文化在京交融的历史脚步,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和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北京留下的藏传佛教烙印成为了历史的积淀,藏传佛教与北京是一部文化交流史,也是一部民族宗教史,更是一部辉煌的爱国主义史。(文、图:米广弘)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