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W020110719584881254393.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李卓:巧把音声作佛事 唐代佛教舞蹈浅议

2018年06月20日 12:38:00 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 点击:0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伎乐天”摹本。

佛教舞蹈是指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发展起来舞蹈,或者是源自于佛教、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舞蹈,主要以供养佛菩萨或者弘扬佛教为目的,正所谓“巧把音声作佛事”。

佛教舞蹈本源于印度古俗, 是所谓的“ 舞祭”,在古印度佛教的无遮大会上通常也有乐舞。佛典中有很多关于舞蹈的记载。比如《妙法莲华经》云:“香花伎乐,常以供养。”佛灭后,马鸣菩萨所编《舍利弗之所说》,就是古印度著名的戏剧,而戒日王所作《龙王之喜》,更是佛教歌舞之滥觞。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佛教寺院在举行节庆活动时也会有大规模的乐舞,用以礼佛。据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的景明寺在“八月节”时,“京师诸像皆来此寺”,“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

唐代时佛教盛行,承袭了北魏时期的佛教乐舞传统。比如,当时敦煌的佛教寺院中就有“音声人”,在节日时“设乐”。(姜伯勤《敦煌音声人略论》)这里的“乐”,当然也包括舞蹈。

唐代佛教舞蹈,有的是直接用于佛事活动的宗教舞蹈,最著名的当属安国寺的《四方菩萨蛮舞》。据《旧唐书·曹确传》记载,这组舞蹈极为优美,舞队一出,“如佛降生”。再比如《叹百年》,本是悼亡歌舞,后借用为表现佛教四大皆空的思想,成为佛教荐忘超度佛事活动的舞蹈。而且,“敦煌遗书中有许多《菩萨蛮》《叹百年》等诗词,这表明上述乐舞可能经常在敦煌寺院演出,并填写了许多不同的歌词。”(王克芬等《佛教与中国舞蹈》)

有的则是带有佛教色彩的表演性舞蹈,比如唐代著名的宫廷燕乐《十部乐》中的《天竺乐》部,舞者都是着袈裟、麻鞋的僧人装束,佛教色彩十分浓厚。而上述《菩萨蛮舞》在宫廷中也有表演。据唐《杜阳杂编》所载,逢佛诞日等佛教重要节日,“于宫中结彩为寺”,“数百人作四方菩萨蛮队”。 

由于唐代是一个具有开放精神的朝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融汇一处,对唐代佛教舞蹈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西域地区大多信仰佛教,其音乐、舞蹈也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比如,《西凉乐》部的《于阗佛曲》就是佛教乐舞的配曲。而《骠国乐》的内容,由于“其国(骠国在今缅甸境内)与天竺相近,故多演释之词”,其中就有《佛印》《禅定》等曲目,显然主要也是佛教乐舞。

现今对于唐代佛教舞蹈的了解,可以通过史籍的文字记载。比如,《唐会要》描述《骠国乐》的舞蹈:“每为曲,皆齐声唱,各以两手十指,齐开齐敛,为赴节之状,一低一昂,未尝不相对。”与傣族舞蹈的手臂动作大致相符。但是这些记载,有的语焉不详,有的是用文学手法表现观舞的感受,对佛教舞蹈精确描述的资料比较缺乏。

更直观的了解来自于众多唐代佛寺、石窟里反映佛教舞蹈的雕塑和壁画。其中伎乐天和飞天的形象,尽管经过了夸张性的艺术处理,但是更多的是对当时佛教舞蹈的“直接再现”。其舞姿、形态、衣饰,都反映了唐代佛教舞蹈的神韵和审美。在龙门的唐代石窟中,佛座之下大多塑有舞蹈的供养伎乐像。这些形象符合唐代的审美意趣,手持的乐器也是史籍中记载的当时世俗社会的乐器,显然这些造像设计来自于当时的现实社会,因此为我们了解唐代佛教舞蹈提供了素材。

单纯从这些伎乐的舞姿,无法确切判断所表演的是哪一部舞蹈,但是可以大致看出当时的佛教舞蹈形式。比如,龙门石窟的万佛洞分别有两组舞蹈的浮雕,南壁的舞者双手托掌举过头顶,一腿直立、一腿曲掖,形态向上;北壁舞者双臂抚头,一腿足尖点地,全身向右倾斜,形态向下。两者都是衣带飘扬,圆润流畅,形态一张一收、一高一低,彼此呼应、协调,形成互补的舞姿结构。十多位持箫、笙、箜篌、鼓等各种乐器的伎乐围绕舞者席地而坐,为舞者伴奏。立坐、动静,相辅相成,极具美感。这种形式在龙门的唐代石窟中颇为常见,应该是当时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

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石窟中,有很多描述佛国世界的大型经变画,这些壁画画功精妙、线条细腻、形态生动,而这些经变画中都有乐舞图,从中更能看出唐代佛教舞蹈的神韵。比如,凿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的第220窟壁画的“东方药师净土经变”的下部,有一铺乐舞图:4位伎乐天分为两组,在灯火辉煌中起舞。一组展臂挥巾,似在旋转;一组举臂提脚,纵横腾踏。两侧的乐队共有28人,分坐在两块方毯下,乐人的肤色各有不同,演奏的既有中原的乐器,也有西域的打击乐和吹奏乐,以及弹拨乐,多达15种。此外,这铺壁画中有3处豪华灯饰,反映了当时药师信仰中燃灯供养的风俗,壁画“以它那灯火辉煌、歌舞翩跃、繁华富丽的场面,充分展示了药师佛国净土的极乐景象……它不仅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初唐药师净土信仰高度发展的产物”。(罗华庆《敦煌壁画中的东方药师净土变》)

佛教对舞蹈艺术的影响,后来逐渐也延伸到世俗社会中。而唐代佛教舞蹈因其广收博采、兼收并蓄的特点,在舞蹈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中国舞蹈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李卓 作者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8年第4期 )

佛乐.jpg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