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W020110719584881254393.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学术论文

赵文:从禅门清规看佛教寺院制度的中国化

2019年11月05日 12:39:00 微言宗教 点击:0

唐代百丈山的怀海禅师通常被认为是禅宗丛林清规的创立者。早期禅宗以行脚四方、遍访禅师为务,不注重本宗寺院的建设,通常居于律宗寺院之中。然而,律寺的讲法和制度与禅宗不完全相合,故怀海认为需建立禅宗的寺院及相应的制度。随着宋代禅宗进入全盛期,禅宗丛林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禅门清规也适应时代的变化,经历代禅宗祖师大德增补完善,日益具有影响力。保存至今年代最早的清规,是北宋云门宗宗赜编纂的《禅苑清规》。本文通过对比唐宋禅门清规制度和印度佛教寺院的情况,尝试从三个角度展现佛教寺院制度的中国化历程。

一、住持制度的中国化

唐代汉传佛教寺院的管理采取“三纲制”:每座大寺的最高责任人是上座(讲法、修行之楷模),并设寺主(负责寺院内外事务管理)、维那(处理日常性事务、主持法事)辅之。这或与北朝至隋以来的僧官制度有关,但也有印度佛教寺院职司系统的背景。赴印求法的律学僧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记载了那烂陀寺中各职司的名称。其中,上座是寺中尊主,寺主为造寺之人,护寺是轮流执掌寺内事务并向僧众传达信息者,维那(或作授事)则负责敲击法器、监督僧众进食等。若仅从职司的名称来看,“三纲制”应当是有印度佛寺管理制度背景的。

那烂陀寺的制度设计体现了中古时期印度佛教寺院管理的特征,即以年长者为尊,十分注重僧众全体参与决策;同时,严控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然而与印度情况相比,唐代“三纲制”虽有对应的职司名称,但其职责已有了一些差异。到了北宋,律宗寺院沿袭了唐代的“三纲制”,而禅宗更加以改革,推举“具道眼有可尊之徳者”为住持人,形成住持人一人负责制。这一管理制度在唐末至北宋时期,显示出特有的活力。据《景德传灯录》〈百丈传〉附录〈禅门规式〉所述,禅宗管理制度的特点大致可概括为三方面:

一、组织分工明确,效率高。据《禅苑清规》记载,住持人以下,重要的职司大致可分为知事和头首两类。其中,知事包括监院、维那、典座、直岁等,头首则包括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等。职司分工十分精细严格。

二、务求节俭,推行“普请法”。所谓“普请法”,是讲究农禅并重,不论级别高低都需参与农业劳动。这样便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寺院经济体制。

三、责罚严厉,自上而出,动员僧众参与。丛林凡有扰乱众人清修者,要驱逐出院,严重者甚至动用拄杖杖打,众人烧其衣钵道具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维护僧团清净的形象并具有警示作用。

二、“挂搭”制度的中国化

今日佛教寺院中有在客堂“挂单”的制度。这一制度古已有之,在宋代禅宗丛林中,又称为“挂搭”。禅宗僧人游方行脚,遍访他寺寻师论道,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禅宗寺院的僧堂,为全寺之核心,寺中僧人会按照戒腊分配到僧堂中长连床上的一个床位,并在此禅床上打坐、进食。在禅床边的壁上往往设有挂钩或架子,新到寺院的僧人将钵具等挂搭其上,故“挂搭”引申为行脚僧人前来依住寺院。

“挂搭”的传统来源于印度。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了那烂陀寺有客僧来时宾主双方的礼节:简单打招呼后,客僧将钵、瓶挂在壁牙上,坐下休息。随后,主客行礼,待来客洗手洗脚之后,再到寺中尊长处行礼。相比之下,宋代禅宗丛林中的“挂搭”程序虽有相似之处,却繁琐了许多。据《禅苑清规》〈挂搭〉一节记载,新到僧人需先到堂司向维那呈递祠部文书,再赴僧堂礼拜圣僧像、按戒腊次序安排禅床挂搭(并洗足)。随后,赴寮房拜访寮主(按入住寮房次序轮替担任)及寮首座(入寮时间较长,人事精熟者担任),接着再拜访住持人,等等。

另外,宋代禅林“挂搭”的僧人要携坐具,行不同级别的礼拜。如与维那、寮主、寮首座相见,行触礼三拜(将坐具放置在地上,头触坐具而叩拜三次的礼节),与住持人行两展三拜(指两度展折坐具而礼拜三回)或大展九拜(大展坐具礼拜九回)之礼等,且两次叩拜之间都要站起身。印度佛教礼拜则无使用坐具的要求,主客相见仅是年轻一方两膝着地,两手十指支撑,向年长一方行礼叩首一次便罢,礼节上要简单很多。

三、待客礼制的中国化

印度佛教有以汤饮待客的传统。如《南海寄归内法传》在陈述寺院迎客的宾主双方礼节之后,提到主人会根据季节提供汤饮,这包括酥油、蜜糖、沙糖等(可饮用亦可食用),以及“八浆”。关于“八浆”戒律中有明确记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梵汉版本里,记载了“八浆”的名称,分别为:椰子、芭蕉、酸枣、阿说他果(无花果)、乌跋罗(马椰果)、蘡薁、蒲萄(葡萄)、渴树罗(银海枣的果实)制作的饮品。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里,这“八浆”为“更药”,也就是夜晚初更时允许饮用的,酥油、蜜糖、沙糖则是“七日药”,为允许七日内存放的食(饮)品,均为佛门常用之物。

印度佛教待客汤饮的原料,在古代中国并不多见,于是便改为采用本土化的茶饮和汤饮。唐宋时期佛教寺院中的汤饮已完全不同于印度,变为橘皮汤、山药汤和荷叶汤等。在《禅苑清规》中,茶礼与汤礼还成为寺院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例如,迎接新到僧人,结夏、解夏、冬至、新年四节,职事任免,乃至入寮、沐浴、阅藏等寺院日常活动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茶汤会。其中,以四节茶汤会最为隆重,是寺院管理层为首座(具备声望与德行的修行人)和僧众举行的盛会,有三日茶汤。这样的茶汤会,不仅增添了宗教的仪式感,也加强了僧众上下级之间相互的交流。

禅宗严格、完善的清规制度与宋代以来禅宗的兴盛发展不无关系。在这些至今仍流行的制度背后,隐约可以看到印度寺院制度的影子。然而,随着佛教中国化的深入,汉传佛教寺院制度为适应中国社会的体制与礼俗不断做出调整,从而呈现出与印度佛教截然不同的风貌。

(文:赵文 作者单位为南开大学哲学院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9年第04期)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