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来自网络)
问:如何才能心安?
本性法师开示: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为之安。慧可取心,了无可得。达摩因此,为之安好了心。在此,心以了不可得而安,即以无心而安。心安很重要。心安则身安,心安则家安,心安则国安,心安则世界安。
以达摩慧可的安心法,是好,是高超,是一种境界,但适用的是再来人,凡人羡慕的多,谈论的多,要学到口学到心,直至落实到实处,则很难,实在难。 不过,难行能行啊。
有同修体会说,要安心,先要失望、绝望、灰心、死心。不知他要灰什么心?死什么心?失什么望?绝什么望?
又有说,要安心,先要看破、放下,然后自在、解脱,这样才可安心。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还有说,要安心,先得无念、无相、无住。这当然,不过,该如何达到无住、无相、无念呢。这“三无”本身就是微妙无极的境界啊。
经典也告诉我们,要安心,还可以安住于空而达到。空,既是虚幻,又是无常,更是寂灭。对,理当如此啊。
我对安心的体验之一,则是:心不外求,意不外驰。也就是,心内求,意内守。外,太多,太杂,太乱,太易让心为之转意为之迷。禅宗强调:莫向外求。还有禅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说的该是同一味吧。诵《心经》时,对其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颇有感触,总以为,其是心不外求、意不外驰之极致。古语也说:“一动不如一静”,“既来之,则安之。”静了,安了,方可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这,不正是吾等忙来忙去,不安来不安去,要寻觅的吗。
如何心内求,意内守?祖师说:该诵经时诵经,该禅定时禅定,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原来,安心,这么简单啊。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