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特别在如来殿大会堂与所有“佛门亲家”接心
佛教在线台湾讯 “一修不受公婆气,二修不受丈夫缠,三修没有厨房苦,四修没有家事忙”、“发心出家最吉祥,割爱辞亲离故乡;天龙八部齐夸赞,求证慧命万古长”,在悠扬歌声中,佛门亲家理解了在佛光山出家的修行生活与殊胜,儿女情长瞬间化为道情法爱,欢喜祝福子女担起弘法度众的神圣慧命,享受100分的人生。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特别在如来殿大会堂与所有“佛门亲家”接心
9月4日是“2016佛光山第十二届亲属会”的第2天,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特别在如来殿大会堂与所有“佛门亲家”接心。“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慈悲喜舍有一切,三好四给度人生。”大师引用、改写唐朝宰相裴休的《送子出家诗》,详述佛光山出家众的生活、成长与未来发展,化解为人父母的不舍与疑虑。他强调,佛光山有一套完整的培育人才计划,可以让“凡夫俗子”脱胎换骨为“人天师范”,希望“亲家”们放下挂碍,体认“一子出家,九族升天”的无限福德因缘。
大师指出,原则上他不会随便答应年轻人出家的请求,反而会提出“先回去谈情说爱,了解世道人情后,再谈修行学道”的建议。他认为,人从情欲而生,只有在爱欲的人生走一回,才容易入道、悟道。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特别在如来殿大会堂与所有“佛门亲家”接心
“欲升华为爱,再从情义升华为信仰”,大师补充道,从爱一人扩大到爱更多人,能够把常住、信徒、佛教未来视为“都是我的”,乐于担起责任,从中感受“胸怀法界,心如虚空”的禅悦法喜,方能出家。
大师向“亲家”说明佛光山的“十年树人”计划。在佛光山出家后,先进丛林学院修习佛法,毕业后可选择进研究所深造或到分别院任职,随后承担殿堂法务或厨房、接待等实务工作,与人结缘。
“这10年的基本教育,可以让凡夫俗子成为正派出家人。”大师指出,这阶段的教育重在“修习苦行”,因为没有十年寒窗何来金榜题名?不习惯佛法的空无生活,如何能“空中”创造“万有”?通过“苦行”考验,才能成为人天师范。
谈及佛光山法师的“职涯规划”,大师表示,佛光山有300余道场、数十事业体,只要“肯发心、有能量”,到处都有为自己、为家人争光荣的机会。最特别的是,佛光道场遍全球,大可云游十方,成为“世界人”,这是守着一家一户者所难企及的。
至于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出家很辛苦”,大师要他们“大可放心”,因为佛光山就像“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极乐世界,不仅衣食无缺,还享有零用金、旅游假期;有了病痛,可到大医院治疗,并且有为数众多的出家兄弟照料,绝对不会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悲剧。
“就如太虚大师〈五十生日感言〉所言,‘出家入僧缘更广,师友徒属麻竹稠’,出家生活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大师表示,为了让出家徒众能颐养天年,佛光山已拟定完善的退休养老制度;徒众若有孝养父母的需求,佛光山也会发挥集体的力量承担。
大师表示,佛门生活单纯、欢喜、快乐,没有人世的是非烦恼,是100分的人生
“佛门生活单纯、欢喜、快乐,没有人世的是非烦恼,是100分的人生。”大师安排大慈育幼院、丛林学院、慧豪法师演唱〈十修歌〉、〈为僧之道〉、〈无相颂〉,唱出出家的心声。此外,首次演唱的新版〈十修歌〉,是大师母亲刘玉英改写,“七修不愁柴米贵,八修不受妯娌气,九修成为丈夫相,十修善果功行圆”等浅显易懂的歌词,让在座“亲家”禁不住随着节奏拍手、哼唱,脸上满是笑意。
演唱《为僧之道》
大慈育幼院演唱《十修歌》
大师还亲自颁奖表扬数十组特别的“佛门亲家”,有“长寿奖”、“四给奖”、“三好奖”和“二众奖”,有法师搀扶年迈的父母上台受奖,也有法师“全家总动员”,一起上台共享荣耀,气氛温馨感人。
依晟法师108岁的父亲彭进添获颁“长寿奖”,大师以108颗红玛瑙念珠,祝福他“再活108年”
依晟法师108岁的父亲彭进添获颁“长寿奖”,大师以108颗红玛瑙念珠,祝福他“再活108年”。“四给奖”则颁给慧和法师、慈庄法师、慧龙法师和慧传法师这一“佛光家族”,他们一家三代、四人先后跟随大师出家,是支持大师在宜兰弘法的关键力量。
满莲法师三姐妹出家,获颁“三好奖”
有助法师、知礼法师和慧肇法师,一家三姐弟都出家,他们的母亲高兴上台受奖
“三好奖”、“二众奖”分别表扬有3人、2人出家的家族,其中有姐妹档、兄弟档、兄妹档、姐弟档、姨甥档、母女档。来自台南的有助法师、知礼法师和慧肇法师,一家3姐弟都出家,他们的母亲高兴上台受奖。
演唱惜别歌
家住台南的吴美志,盛装参加亲属会,欢喜探望让她引以为荣的儿女妙竺法师和慧鸣法师。务农的吴美志,30多年前就常以小西红柿、绿豆等农产品到寺院布施,至今没有间断,她说,看着自己的一对儿女“有佛祖缘”,弘法度众有成,甚感欢喜。(图:陈碧云 文:萧惠珠)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