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港澳台教界动态 > 港澳台教界内容

慈氏学青年师资(2017)香港广东话培训营圆满结束

2017年04月24日 10:07:00 佛教在线 点击:0


慈氏学青年师资(2017)香港广东话培训营圆满结束 


香港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致辞


王联章导师做专题讲座


衍希法师接受采访


合影留念

佛教在线香港讯 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慈宗(慈氏学/慈恩宗)宗风和玄奘精神,培养青年人成为弘法人才,慈氏学会(香港)/慈氏文教基金主办“第一届慈氏学青年师资香港培训营”,于4月15日至17日在香港举行,并圆满结业。

除由香港宝莲寺已故住持圣一长老门下衍希法师主讲《瑜伽菩萨戒略摄颂》及香港李净樾班长、深圳关樱班长、广州杜京穗班长三位合讲《五乘佛法的基本》原理外,王联章导师亲自主讲下列课题:《业果轮回的形成与解脱》、《菩萨愿行与正觉内容》、《般若心经》、《唯识三十颂》、《菩提道次第广道·奢摩他章》、《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章》五重唯识观部分。自15日下午至17日上午王联章导师自三亚授课经深圳回港后,马上开课,个人单独讲了近20个小时课,愈讲愈精神,愈讲声音愈宏亮。

近年,研究“慈氏学”学者日渐增多,慈氏文教基金董事长兼慈氏学会(香港)导师王联章,于2003年成立慈氏学会(香港),2009年再成立“慈氏文教基金”,多年来以客座教授身份在十多所内地高校举办“慈氏学专题讲座”、“慈氏学师资(远程)培训班/进修班”课程,向青年人推广纯正的佛陀教育。

佛法教人理性思考

香港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在培训营结业午宴上致辞时表示:“其实佛教并不仅仅是一门宗教,它更能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引导我们觉醒。如果我们可以将“慈氏学”进一步推广,相信它可以让我们的每一位朋友、家人、同事、同学都从中获益,也能使我们提高人生修行,亦令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王联章导师接受专访时道:“彼时,‘慈氏学’风行印度,时人称其为‘瑜伽行派’。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历尽艰辛前往印度,主要修学者即为‘慈氏学’,回国后译述相关经论,纵使唐太宗李世民要其做官,玄奘皆不为所动,始终以弘扬‘慈氏学’为己任,力求令这一佛法道义发扬光大,在他的身上,最能体现佛教精髓。”

对如今人们对佛教的误解,王联章导师指出:“佛教奉行无神论,很多人有一个十分错误的误区,认为笃信佛法是为求佛保佑自己的前途,其实,我们应该向佛祖祈求的是解决人生难题的智慧,能够逢凶化吉的始终是我们自己。”

王联章导师亦致词指出近年西方宗教在内地和香港传播日广,佛教本质不是宗教,是佛陀智慧的教育,同时早已与中华文化融合,是中华文化精粹之一,我们应该学习玄奘大师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不慕名利、弘扬文化的精神,让更多青年了解中华文化精粹,明辨是非,知所抉择,从而净化人心,和谐社会。

课程内容深入浅出

作为本次培训课程导师之一,衍希法师教授“瑜伽菩萨戒略摄颂”,她坦言是边学边教,自己亦受益匪浅。当年她跟随大屿山圣一长老出家,在香港大学读研究课程后,便在孔先洲中学教书,这是第二次参与慈氏活动讲学,对比这次的培训课程与平日的课堂教学,她说:“这次是专门、浓缩的课程,像洋葱剥皮一样,深入很多。这批学生非常认真,吸收能力很高,可能是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有工作,人生有很多经验和感悟。而我在中学教的学生是十几岁的,教他们的是普遍、基础的佛法,不能讲很深。”

培训营学员罗伟辉曾在佛教大雄中学读书,那时就对佛法很有兴趣,经常向老师请教佛教问题,常参加听经、讲座活动,对唯识学也有一定了解。谈及本次培训收获,他说:“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佛法是人生的学问、理性的思维多过盲目信仰。”他认为,这次活动学习的是如何观察世间万象,如何面对人生境况:“一般佛学课本只会讲普遍的佛教理念,譬如因果、轮回,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与生活脱节。这次不单只讲理论,还告诉我们怎么样在生活中做到,比如分析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呈现的不同生理状态,如何分析理解之后做出理性的选择。”

未来,王联章导师依然坚持弘扬佛法和“慈氏学”,他将从今年年初至明年,在成都、厦门、杭州、北京、深圳、新加坡等多个地区,分初、中、高三个阶段教授“慈氏学”,并计划于明年在香港举行“第二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