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1)——若言琴,若言人
历史是久远了的时间,它有色彩吗?有体温吗?有的,因为历史的主角是人。因为有人的参与,历史才有彩色,有体温。
明朝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苏轼《琴诗》言:“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同样的散音或泛音,不同的人弹出的声音,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心法与色法之间,绝对是互相影响。这一点,古琴与琴人的关系,最能证明这一点。一床上好的琴,一颗好的心灵,配以良好的技术,真是对得起一张好琴了。
如果把历史比作琴声,你能记得住历史,是因为那段史实的主人公;能忆念起某种琴曲,绝对是因为那弹琴的人。
断章(2)——取舍
执著于目标,是带来困扰的主要因素。不是不要目的,过分的执著,会影响迈向目标的步伐。
所有强烈的爱,和强烈的恨,都源于目标的消失。否则,完全有理由安享每一个相聚,看淡每一个分离。
每次绰注,由此徽至彼徽,甚至一徽几分之差,心必会随之而动;或者指未到,心意先至,以期指的动作与节拍、音准融合得更顺畅。有人说人琴合一,莫不如说人曲合一。
人与琴本无矛盾,操琴的人过于想控制琴,不必要的矛盾就产生了。弹者也凭添了些许内心挣扎。
师曾说过吴老(吴兆基)先生弹琴,有不准的时候。不准未必不好听。
黄永玉说:我这个人不追求什么意义。
设定一个目标,又绝不念兹在兹。这需要过程才可达到。这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但不要妄想把这个目标也放弃,自以为境界更加远大。很多狂妄与无畏,多源于无知。要谨慎的,是刻意、谨慎,以及由目标暂时没有达成所带来的沮丧。
只要当下这一点点,或许,就拥有了全部。
指法的磨炼,虽形之于指,但历炼的是心。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