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妄受生死剧苦。佛陀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救拔我等,观机施教,应病与药,为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广说无量法门,总括起来,不外乎律、教、禅、密、净五宗。所谓律为佛身,教即佛语,禅是佛心,密以“陀罗尼”总持身口意三业而与佛陀不思议境界直下相应。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众生,众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门,须断见惑才能证得初果预入圣流;思惑断尽,才能证得四果,了脱三界生死。这在你我这样根器的凡夫,于此生中,可以说是断难企及的。佛陀为畅度生本怀,由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宣示普摄群机乃至包容五逆十恶众生的净土法门,凭仗信愿行力,感应阿弥陀佛,纵无力断惑,亦能往生;一念恳切投诚,即得诞登彼岸。一生彼土,即获得永不退转。如是殊勋,旷劫莫举。
对一般通途法门,净土为特别法门。而此法门,甚深难测。不仅一般泛泛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识家,也往往犹疑或忽视。净土法门,其事虽简而至妙,其理虽近而至深。由于念佛一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全体是佛境界。究其实际,如是境界,虽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况凡俗之流!我等但肯仰信佛语,依教奉行,必获实益。要知道,律为教禅密净的基础,如果不严持戒律,则教禅密净的修持功德无由建立,譬如宫殿楼阁建造在沙滩上,未成即坏;净土为律教禅密的归宿,譬如百川万流,统归大海。古德说,净土法门“似地均擎,如天普盖”,“统摄律教禅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如同我们生活离不开空气,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