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大陆教界动态 > 大陆教界内容

悲寂法师出席佛教本土化与晋阳文化嬗变研讨会并发言

2006年08月21日 14:39:17 佛教在线 点击:0

佛教在线太原讯  2006年8月20日上午9:00,“佛教本土化与晋阳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隆重举行。会议由太原市委统战部、太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太原市政府新闻中心联合主办,太原市佛教协会承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山西省宗教事务局为指导单位。太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十方白云寺监院悲寂法师在会上发表讲话,内容如下:

太原佛教文化发展战略构想

太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悲寂法师

二千年前,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从此,在华夏大地上,寺塔林立,殿宇辉煌;在神州山川之间,飘逸着祖师大德筚路蓝缕的佛踪道影。同样,在山西这方热土上,演绎了中印两大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佛教初入期最为著名的传道者佛图澄就长期活动在山西一带,其弟子释道安、释惠远更是在山西境内造寺立塔,开演佛经,并以中国本土文化来“格义”佛教,迈出了佛法初传期中国化的第一步。太原,自古即为三晋首府,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的城建史。太原佛教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风云际会的近现代,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薪火相传的法脉源流。太原佛教是千百年来中原文化血脉与印度佛教性灵在三晋之地上融合的象征,承担着在这里休养生息的百姓民众无尽的精神诉愿与千古长存的民族气象;当代太原佛教也是文明交融与对话在21世纪的体现,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再一次展现。太原佛教是古老的,太原佛教也是现代的,如何在传统中继承,如何在现实中开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太原佛教,它有过辉煌与灿烂,也有过衰亡与艰辛,今天它又一次显示出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生命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教弘传的根本宗旨;团结进步,爱国爱教是我们高扬的两面旗帜,当前在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在服务、服从经济建设这一大局的活动中,如何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融合文化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应当是我们的职责与任务,这一历史重任的承担不仅寄托着佛教界自身的使命自觉,而且也担当着当地政府与百姓对我们的无限期许。

一、 积淀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

太原是一座历史古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丽的山河为历代人民创造华夏文明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基础,深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瑰丽的古晋风光和特殊的文化氛围,使太原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际山枕水的秀丽城市,被誉为“锦绣太原城”,载入中国史籍。悠久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目前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如今为全面了解省城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科学规划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全市文化资源大调查工作日前全面展开。太原市委、市政府已经认识到人文资源对于太原这一座古老城市的意义所在,将整合人文资源,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二、 太原佛教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由于太原处于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接处,所以在这里更多地感受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交融,体现着自佛法东来后,中印两大文明碰撞、儒释道三教合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画卷。太原现存的古化石、古志书、古图录、古楹联、古诗词、古字画、古庙宇、古祠堂、古石窟、古壁画、古雕像、古墓葬、古碑碣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充分展示着太原的历史文化、古都文化、名人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等众多文化内蕴。其实,就佛教文化而论,它已成为完全中国化的产物,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佛教与儒、道一同构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从佛教的义理教义中,还是在佛教寺院建筑、雕塑石刻、绘画书法、石窟造像中,都成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展现。忠孝节义、仁爱宽厚、平等互助的思想充斥于佛教的各种宣教形式中,所有的艺术形式其实皆为佛教根本精神的表法。佛教初传确有不服水土的情形,但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演进,天竺的佛陀成为了中国百姓心目中的“能仁”圣贤。中国佛教是印度文明与中土文明的结晶体,这表明西来佛教与本土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影响是相互的,功能是互动的,不仅是佛教来化中国,更重要的是佛教被中国化,这就是我们研究佛教本土化与晋阳文化嬗变的宗旨所在,意义所在、精神所在。

三、太原佛教发展构想

1、设立太原佛教文化研究所

(一)宗旨:
    太原佛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都有着百世不替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政府与宗教界的共识。太原市佛教协会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调动整合一切积极因素投入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之中,铸造“晋阳佛教”这一品牌。太原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挖掘太原地区特有的佛教文化资源,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推动海内外文化交流,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太原精神文明建设。

(二)研究:
    (1)调查:全面摸清太原现有佛教文化资源,对重点寺院进行个案研究,写出较为翔实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写出太原佛教文化资源总报告,绘制太原佛教文化资源图。
    (2)专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对太原佛教文化除进行宏观整体的考察外,还要实施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如寺院、人物、佛塔、壁画、雕塑、音乐、书法等。此外有“历史名人与太原佛教”、“中国佛教与太原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太原佛教”等专题研究,要突出“太原佛教”的特色。
    (3)著述:研究所要突出研究功能,展示研究成果,拟出版《太原佛教》系列研究丛书,设立编委会,聘请知名学者、政府主管官员、热心佛教文化的海内外企业家为编委,有序推出系列成果。

(三)资料库:
    多方收集太原佛教的新老资料、图片、书信、实物,分类建档,使研究所逐渐成为太原佛教的资料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在条件成熟时,将设立“太原佛教网站”。

(四)出版:
    为提升研究品位,扩大“太原佛教”知名度,编辑出版一份学术年刊。

(五)培训:
    为提高佛教四众弟子的文化素质,研究所将在市宗教事务部门批准指导下开设教职人员、居士培训班。

(六)交流:
    积极开展海内外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与国内及港澳台地区的佛教文化机构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接触交流,与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的佛教文化团体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研究。

(七)咨询:
    研究所要理论联系实际,开门办所,回报社会,为各阶层提供佛教信息服务。

(八)主办文化活动:
    (1)主办或协办有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举办佛教文化摄影、书画展览活动。
    (3)举办佛教音乐演奏会、联谊会、慈善报告会等。

2、设立佛教文化场地

(1) 建立“十方文化广场”,丰富市民生活,扩大太原知名度。
    目前,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白云寺正在规划未来发展蓝图,设计依地势建设“十方文化广场”,白云寺自古以来,就以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是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之处。如今的白云寺又处中兴之时,殿宇修葺一新。它可和北向的双塔永祚寺,南向的狄仁杰故里、唐槐园,构成一条新的旅游休闲线路,“十方文化广场”的建立将成为太原市民踏青、避暑、秋游、赏雪的理想去处。
    A、土崖造像:南十方红土沟沟壑纵横,可在不占用农用土地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打造一处闹市区的净土。在原有土崖壁上,将云冈、天龙山石窟造像按一定比例移置,形成新的景观。另建成太原文化长廊,以雕塑和石刻,反映太原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卷。广场重点体现传统历史文化。
    B:太原名人雕塑园:在丰厚悠远的晋阳文化熏陶下,晋阳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历史名人:既有活跃各朝的治世功臣,驰骋沙场的名将英雄,又有称著于世的文豪巨匠,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还有著名的建筑家、书法家、画家。无数的历史名人,或生于太原走向全国,或走进太原而成就伟业。他们为太原、为山西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华与生命。他们是晋阳挺拔的脊梁,是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以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
    C、音乐喷泉:广场中还要建音乐喷泉,以椭圆形音乐喷泉和线型叠泉为主体,围以观赏座椅。这里亦可定期举办以“吉祥·太原”为主题的佛教音乐晚会。
    十方文化广场将作为太原东部风景区,突出反映出晋阳古城的精神面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市民参观学习、感受历史文化厚重为主题,融露天演出、音乐喷泉、石刻雕塑、园艺小品、绿化观赏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休闲广场。与汾河公园的现代性、娱乐性、生态性、环保性相比形成特色有异、相辅相成的另一类型公园,使其成为太原景区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晋阳文化展示厅: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示古晋阳文化。

(3)太原佛教文化博物馆:将太原佛教寺院进行图像化展示,将散落各处的佛教造像收集保存。

(4)还拟建“傅山纪念堂”,以纪念这位历史老人与太原佛教的关系。

(5)修建朝山会馆:太原自古就是香客、游人朝礼五台山的中转站,我们要打造好这一五台山的驿站的品牌,设立朝山会馆、素菜馆、禅茶堂,将会逐渐形成规模,造成影响。

最后,建议政府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将崇善寺前的博物馆划归寺院使用、将双塔寺返还太原市佛教界,将白云寺作为东部重要景观设置来建设,这样必将凸显太原佛教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太原作为五台山中转站的功能作用,令海内外朝山进香者,旅游观光者都可以将太原作为落脚点,由此扩大太原的知名度,恢复历史上太原佛教文化圈的风貌,再现历史的辉煌。

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积极因素,弘扬佛教教义中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积极内容,为构建和谐太原做贡献;如何整合佛教文化、精神资源,服务于振兴太原,加快经济建设这一工作大局,也是我们太原佛教界关注的问题。今年4月,我们国家在杭州召开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和政府要员莅临大会。论坛主题确定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提出了“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心安则众生安”的理念。在这次世界佛教论坛上,探讨如何借助佛教义理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和谐成为与会者的主要话题。这次会议在海内外影响甚大,中国佛教协会专门召开落实世界佛教论坛精神的会议,这对我们太原佛教界触动很大,启发也很大。我们太原市佛教界能为社会,能为太原的和谐发展作些什么,成为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思考的重点问题,为此我们上报市宗教局同意,并与北京相关学者联系,策划组织了此次“太原佛教论坛”的学术研讨会。我们佛教界要弘扬“人间佛教思想”,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崇高理念之中,把佛教工作圆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把佛教事业圆融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把佛教弘法活动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之中。“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建国50多年来,中国佛教一路走来,走的就是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阳光大道。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