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儒教授在苏州作“华严经典略讲”学术讲座
讲座现场
佛教在线苏州讯 2012年5月2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教授应邀在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做了题为“华严经典略讲”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副主任、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纪华传副研究员主持,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学僧们聆听了此次讲座。
魏道儒教授首先介绍了佛教经典及其分类。他讲到,所谓佛教经典,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即记录佛的言行的经典,包括经和律两部分。佛教经典可以分为小乘经典和大乘经典。小乘经典即阿含经,大乘经典包括般若、华严、法华、唯识、涅槃、宝积和秘密等几大类。对佛教经典进行分类始于唐代。
关于华严经典出现的时间,魏道儒教授指出,约从公元1世纪开始陆续出现单品小经,到3世纪基本定型,但是编写新经典的工作还一直继续,其高峰时期是在唐代。到北宋以后,才不再翻译。另外,华严经典不是在一个地方形成的,包括今天的北印度、中印度和南印度,最后编定是在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
他指出,汉译华严经典可以分为华严支品、华严本部和华严眷属三类。华严支品有11种,收录于《大正藏》卷十,透过它们可以发现华严经学的发展轨迹。所谓华严本部,即通常所说的六十华严、八十华严,是在系统整理和修改众多小经基础上形成的汇集本。四十华严虽然数量庞大,但是仍属支品。华严眷属经是受到支品或本部影响但主要内容又与之有别的经典,例如《庄严菩提心经》。透过对华严眷属经的考察可以看到各种佛教典籍之间的联系以及佛教经典产生十分广阔的画面。
同时,魏道儒教授表示,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但华严宗是在解析六十华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六十华严非常重要。《华严经》强调菩萨行。菩萨的兴起说明了在家人在大乘佛教产生中的作用。在《华严经》中,普贤是菩萨行的样板,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累劫成佛;第二,个人功德的积累与拯救世人能力的提高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三,神通是解脱的关键环节。
魏道儒教授讲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现场的听众表示十分受益。讲座结束后现场很多听众就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问题向魏道儒教授提问,魏道儒教授都一一作答。(文:王鹤琴)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