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位于诸菩萨的上首。他在释迦牟尼四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始自华严,终于涅,凡是大乘法会,都有他参加。在协助释迦牟尼弘扬大乘佛教思想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师,为大乘佛教所崇奉。这还因为,他是般若智慧的化身,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他是七佛之师之故。所以,在大乘佛教中,他的地位尊崇显赫,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影响深广久远,他的道场——五台山名扬四海,他的信仰传遍全球。因此,现就他的身世、形象、思想、禅法、净土、道场和信仰等,作一简要的阐述。
文殊身世
文珠,全称为文殊师利,梵文为manjusri,音译为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意译作妙德,谓具有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故名;又作妙首,谓具有不可思议的种种微妙功德,在诸菩萨之上,故名;还作妙吉祥,谓具有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另外,《法华经》还称他为“软首”、“溥首”、“妙光”,《观佛三昧经》又称他为“戒护”,《大净法门经》又称他为“普首”,《阿目法经》又称他为“濡首”,《金刚针论》又称他为“妙音”,《金刚璎珞经》又称他为“敬首”,有的《经》还称他为“妙声”、“妙乐”等等。而且,大多数佛经还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法王子”、“孺童”、“童真”、“童子”、“菩萨”等敬称。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在显教中的名字。在密教中,文殊师利又称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等。在娑婆世界中,文殊师利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文殊般涅经》云:佛告跋陀婆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为莲花,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佛涅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跏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光从身毛孔出。是时,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各一寻。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以为侍者。其文殊冠毗楞伽宝之所严饰,有五百种色,一一色中,日月星辰诸天龙宫,世间众生所希见事,皆于中现。眉间白毫,右旋弯转,流出化佛,入光网中。……左手执钵,右手擎持大乘经典。现此光已,光火皆灭,化琉璃像,于左臂上有十佛印,一一印中有十佛像,十佛名字了了分明。于右臂上有七佛印,一一印中有七佛像,七佛名字了了分明。身内心处有真金像,结跏趺坐,正长六尺,在莲花上。……文殊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尔时,跋陀波罗白佛言:“世尊,是文殊舍利,谁当于上起七宝塔?”佛告跋陀波罗:“香山有八大鬼神,自当擎去置香山中金刚山顶上,无量诸天龙神夜叉常来供养。”《文殊般涅经》为西晋居士聂道真所译。它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世娑婆世界文殊师利的生平事绩。在公元前六世纪时,文殊师利生于古印度舍卫国(今尼泊尔之奥都附近)的多罗聚落,族姓婆罗门,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落地能言,犹如天上的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生时家里出现十种吉祥瑞兆:一、天降甘露,二、地涌七珍,三、仓变金粟,四、庭生莲花,五、光明满室,六、鸡生凤,七、马产祥麟,八、牛生白犊,九、猪诞龙豚,十、六牙现象。文殊师利“瑞相天然”,生来就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同凡谷,与佛相同,是天生的一位圣
文殊师利于释迦牟尼“出家学道”后,就随其四处游化,弘扬大乘佛法。据《宝箧经》说,一年,佛在舍卫国祗陀林园,为八百比丘、万余菩萨讲经说法时,一连下了七天七夜大雨,许多农田和住宅都被洪水淹没,这么多比丘和菩萨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这时“多闻第一”的阿难请求文殊师利设法救济。文殊师利利用自己的无量神力,命令魔鬼入城乞食,获得无量钵饭,都送到祗陀林园,悉使这么多比丘和菩萨吃饱喝足,安心于道。文殊师利从物质上极大地支持了释迦僧团的宗教活动。《宝箧经》还说,一次,文殊师利代佛宣说甚深微妙法门,弘扬大乘空义。他说:“不用见佛,不用求法。”时二百比丘,以不懂大乘第一义谛,认为文殊师利在胡说八道。于是,他们就离佛而去。时文殊师利即于途中,化作熊熊大火,比丘们怕大火烧着,都欲以神足腾空而过,不想空中已布满了铁网,飞都飞不出去,于是就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正在此时,文殊却在返回祗园的路上布满青色莲花,遂让比丘们又返回佛舍。比丘们向佛报告了这一情况,佛说:“比丘们啊!内火未尽,欲度外火,无有是处。汝诸比丘,堕在见网。欲度铁网,亦无是处。……此之见爱,无所从来,亦无所至。从妄想生,无我,无我所。”二百比丘们听了佛的教化,余漏永尽,遂成了阿罗汉。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利用自己那不可思议的神通,孜孜不倦地宣传大乘佛教的不二法门,破除比丘们的边见妄执。
又有一次,当佛在灵山会上,向五百比丘们讲解大乘法时,因比丘们得通未得忍,以宿命通各见过去杀害父母的诸重罪,于自心内各自怀疑,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文殊菩萨仗剑逼佛。佛说:“文殊住住!吾必被杀。吾被害矣,谁害吾子。”于是,五百比丘们自悟本心,了法如梦,皆得无生法忍,说偈赞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手自握利剑,逼持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二相。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文殊以仗剑逼佛的办法,教育五百比丘,使之了解大乘宗义,证得无生法忍,说明了他是协助释迦牟尼弘扬大乘法门的得力助手。
又有一天,世尊问文殊曰: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文殊曰:如是世尊,我真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这是文殊菩萨在讲大乘佛教无有是非二相的无相法门。
又有一次,善现问文殊出世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又曰:
贪、嗔、痴,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离。若出若不出,则堕二见。这是文殊菩萨在讲大乘佛教的宗义——入污泥而不染的世出世间法。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弥勒菩萨曾对善财童子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文殊菩萨是无量菩萨之师、三世诸佛之母,其行广大,其愿无边。《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菩萨处胎经》云:昔为能仁,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