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清明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的景色是桃花春雨中的浪漫。明末清初江南上元女僧介石曾做了这样一首诗。“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清明,天气清而且明,淅淅细雨刚飘过,菜花的芬芳又至,岸边的垂柳映绿了墙壁,小楼的房檐下躲着几只燕子,风景实在太美了。这首七绝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清明风景,虽然写的都是凡琐小事,平淡事物,但却清新可喜,让人过目不忘。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生动的记录了那一幕幕苍凉。“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生死离别才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当心痛得剧烈,就连哭声都不可闻,只有落寞的背影在风雨中颤抖。
清明苍凉的气氛也并不是完全的压抑,总有一些诗是那么豁达,仿佛看透了人间悲欢离合,但求一身潇洒。唐朝杜牧的《清明》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的雨纷纷落下,去祭奠的行人们伤心断肠,这样的情景千年不曾变,可是那个买酒的人却只能在牧童遥指的杏花村里痴痴凝望。
清明时亲人不在身旁,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何其悲哀。不过还好,至少有一本心爱的书一直陪伴着,宋朝的王禹俏的《清明》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情景。“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与书为伍,飘远了浮华的灯红酒绿,心沉浸在书香里,自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清明的诗里还有很多是警示世人的。宋朝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春雨绵绵,桃李盛开,使大地上一片碧草芬芳。从古到今,有的人乞食祭品并引以为荣,有的人却甘心被焚死也不做公侯,千古的贤和愚都在人的心中品论。”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可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唐诗宋词里的清明,带着淡淡的清雅和浓浓的风韵,走入寻常人家,千古流传。(文:陈宏宇)
清明诗词盘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