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与人 杨峥 摄
佛教在线
面对昆明市民对待海鸥既爱又怕的复杂心情,面对这些小精灵在昆明越冬的状况,徐荣凯省长十分关切,写信给昆明市政府领导,要求昆明市积极采取措施,既维护群众的健康安全,又保护禽鸟,善待海鸥,留住海鸥。昆明市市长王文涛来到翠湖,亲手喂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防控禽流感,保护鸥鸟。广大市民也纷纷加入爱鸥护鸥的行列。1500位“老昆明”发出了有力的声音:“周一至周五,把喂海鸥的任务交给我们……”
昆明人是爱海鸥的。爱护海鸥,善待海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昆明人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传统。依靠科学,崇尚文明,我们就能够呵护春城的这张“名片”,留住远方的“客人”。为此,本报今天特刊发长篇报道《为昆明留住红嘴鸥》,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
20年来,红嘴鸥年年从西伯利亚飞来造访春城,从不爽约,带给昆明生机和欢乐,与昆明人结下深厚情谊。然而红嘴鸥到昆明的第20年,也是昆明人的爱心受到最大考验的最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禽流感的阴影使喂鸥人大量减少。海鸥因为吃不饱而大量减少,海鸥进城一月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000只以上。面对禽流感疫情,我们必须加强监测,有效防控。崇尚文明,善待海鸥,又是昆明人多年的传统和割舍不了的情怀。这就特别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妥当处置,努力续写昆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骄傲与自豪。省长徐荣凯在百忙中十分关心到昆越冬红嘴鸥的生存状况,专门给王文涛市长写信,要求昆明市采取措施,留住红嘴鸥。他深有感触地说:海鸥和很多野生禽鸟每年来过冬,为昆明、为全省人民带来了欢乐,也成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
预防疫病使我们对它们多了一道防护,我们要加强监测,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禽鸟可能携带病菌传染疾病,既保护人类本身,同时也保护禽鸟,相安无事。防禽流感不能够也不应该阻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鸥可爱而不可怕,我们要一如既往,爱护海鸥,善待海鸥!
昆明市政府针对今年观鸥喂鸥人少的特殊情况,采取多种防护性举措,加强了禽流感的监测,每天有专人在海鸥聚集地巡查,随时掌握红嘴鸥及其它候鸟的动态,生产专用饲料,红嘴鸥集聚的景区管理部门配合加强消毒,清洁鸥粪,分离湖内原有水禽,注射禽流感防治疫苗,搭建水上餐台,供红嘴鸥觅食,组织培训志愿者给海鸥喂食。市长王文涛亲自到翠湖喂鸥,察看各项防护工作。
听说喂海鸥的人少了,海鸥挨饿了,市民自愿加入到给海鸥喂食的行列。14日,1500位昆明老人主动站了出来:“周一至周五,把喂海鸥的任务交给我们,翠湖的海鸥我们包下了。
怎么能让我们的小精灵饿着,它们远道而来,带给我们,我们的孩子多少快乐,让我们在外地客人面前,永远那么自豪和骄傲,骄傲我们拥有春之城,骄傲我们有着蓝天白云和精灵翩跹的故乡,让我们来照顾它们,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放心好了,有我们这些老头老奶在,有翠湖在,海鸥一定能吃饱。”
人鸥情深
昆明不只老人喜欢红嘴鸥。20年前的1985年,老天垂青,红嘴鸥飞临昆明。盘龙江边观鸥者人山人海,昆明人奔走相庆,从来没有哪个城市,海鸥会这样大量入城,昆明是独一无二的,是全世界的宠儿,因而吸引了这群大自然的精灵!
一位家住盘龙江边的母亲,托人写信给当知青的女儿,告诉她家门口飞来像鸭子般大小的白鸟,红红的尖嘴,红色的脚杆,翅膀灰蓝色,胸脯雪白,成群飞起来像雪片,落在屋顶上是洁白的瓦猫,太好瞧了。她说,女儿啊,快回家来看看这些可爱的鸟吧,就怕来晚了,鸟儿飞走就看不见了。女儿赶紧找机会回了昆明,她在家门口的盘龙江边,看见了成群的白鸟,那么震撼心灵!以后每当她想家想妈妈,她总会同样想起蹲在屋瓦上那些白色的鸟儿,仿佛它们也在等着她回家。
有一对刚刚谈恋爱的年轻人。1985年,在翠湖经人介绍,刚刚认识,作为军人的男友是拘谨的,而年轻漂亮的女孩很腼腆,当他们在翠湖看见铺天盖地的红嘴鸥时,两人的心境变得像孩子般纯真和快乐,这种纯洁的喜悦让他们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终结连理。两口子后来定居昆明,两口子都爱海鸥,都把海欧当爱情鸟。
在观鸥的人群里,有一个孤独的老人叫吴庆恒,看着飘逸如仙子般的红嘴鸥,老人看得发了痴发了呆。“海欧是为我而来的,是为我们这样的人来的。有海鸥的时候,是昆明最好的时候,海鸥是吉祥鸟,是幸福鸟,昆明有福了!”吴庆恒永远固执地把红嘴鸥来昆明的日子,记成1984年他退休那年,这位一生坎坷的老人,记忆里的海鸥是最吉祥的,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见过滇池中超凡超俗的海鸥那洁白的身影,那么美好。老人同样记得很清楚,自从日本人来轰炸后,海鸥再没有在滇池出现过。之后,老人颠沛流离,在晚年的时候孑然一身回到了故乡昆明。突然地,老人又见到了久违的红嘴鸥,仿佛久别重逢的故人,老人生命里从此有了难舍的牵挂。怕红嘴鸥饿着,老人舍不得吃,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风雨无阻每天徒步10多公里进城来喂海鸥,4元5角一斤的吉庆祥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爱吃的,而他自己,最奢侈的是抽2角几的金沙江烟。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是给海鸥买吃的。买来的鸡蛋从来都是留给海鸥的,和面粉打在一起做成饼干丁,海鸥才喜欢。他与海鸥建立了如此深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海鸥。陈增富夫妇,退休后在翠湖见到了可爱的精灵,最心疼这些远道来昆的朋友,怕海鸥饿着,夫妻俩把一个家变成了海鸥伙房,所有的退休工资,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做鸥粮,喂海鸥,越是刮风下雨下雪,两位老人越是要喂海鸥,陈万凤大妈还专门把人们丢掉的食物捡回来,再加工后喂给海鸥吃,不怕别人看不上。夫妻俩一喂十多年,直至老头去世,老太婆生病无法行动。而至今,陈万凤大妈最惦记的还是喂饱海鸥。
昆明鸟类协会自从红嘴鸥入城后,就展开了红嘴鸥科研课题,1992年,红嘴鸥早早离开了城区,心急如焚的鸟协专家们,为探明红嘴鸥离城的原因,乘坐快艇进滇池腹地探察红嘴鸥的情况,因为风浪太大,4位鸟协专家翻船落水,差点丧命。其中就有现在的鸟协理事长王紫江。王紫江的小孙女最知道爷爷的心事,有一天,她突然说:“爷爷,要是红嘴鸥不来,你就惨了。”一语中的,爷爷的心事连4岁的小孙女都体会到了。当人们对红嘴鸥习以为常,当人们变得麻木,王紫江等鸟协的专家却忧心忡忡,操心怎样继续保住春城这张名片。
因为鸥粮不足,云南红酒业的老总武克刚决定,每年拿出10万元给昆明鸟协生产鸥粮,免费喂鸥。昆明市政府拨出了10万元鸥粮专款给环保部门,用于向鸟协订购专用鸥粮,发给市民免费喂鸥。
从1985年至1992年,昆明市政府连出两个保护红嘴鸥的红头文件。昆明的红嘴鸥向全世界展示人鸥和谐的稀世奇观。外地游客在冬春季节来昆明时,翠湖观鸥是导游必备的节目。无数的游客在翠湖边体验到与大自然精灵相谐相伴的乐趣。入住翠湖宾馆的外地游客,每当从房间俯视翠湖,看见满湖飞舞的鸥鸟时,都以为是昆明人自己养的鸟,当听说是每年访问昆明的候鸟时,客人们叹为观止,赞叹昆明得天独厚人与自然的融洽与和谐。
不寻常的第20年
昆明诗人于坚说:“海鸥是昆明人的神,它拯救的不只是大自然,还有我们不知感激因而麻木的灵魂。海鸥应该年年歌颂,应该年年供奉,应该建立一个仪式,年年感激海鸥。”今年是海鸥入城20周年。20年来,每年冬天,红嘴鸥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飞临昆明,从不爽约,元旦和春节喂鸥,成了昆明人过节的保留节目。
入冬前,昆明人也有了些许的担心,今年海鸥是否还会如约而至,有市民给媒体打电话,“听说7月份的时候,欧洲和西伯利亚一带发生禽流感,其中候鸟是传播禽流感的渠道,已经发现了因禽流感而死去的野天鹅。”
远在贝加尔湖的红嘴鸥,会否感染禽流感,而无法飞回昆明,而与昆明人失约?
早在今年4月份,为红嘴鸥回家所作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市长王文涛在鸟协提交的相关报告里作了4个批示,一是从今年起,每年从市长基金中再拨出10万元用于补贴鸥粮差价,红嘴鸥今年吃上了“市长补贴”,欧粮的政府拨款,首次增加到20万元。王文涛市长的第二个批示,要求由鸟协添置一套鸥粮生产设备,所需费用由鸟协上报后市财政核拨。第三项批示是关于红嘴鸥入城20周年纪念活动所需经费和相关协调机构的批示,第四项要求鸟类专家详细提供鞭炮禁放地的范围,以免惊吓红嘴鸥。
五华区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购买免费鸥粮投喂红嘴鸥。为防止交叉感染,翠湖公园提前作好了消毒和隔离翠湖水禽等准备。在海鸥到来后,因为喂鸥人少,翠湖搭建了水上餐台,向餐台投食喂鸥。
但是,禽流感的阴影,造成了喂鸥人的大量减少,进城的海鸥常常挨饿,尤其是在盘龙江、大观楼、草海大堤、海埂公园的海鸥,因吃不饱,而出现大量减少的情况,据鸟类专家初步统计,减少数量达到8000只以上。只有翠湖喂鸥人较集中,而维持了去年6000只的数量。
与此同时,大理、玉溪等地却出现了海鸥聚集的情况,大理苍洱之间有将近百只红嘴鸥聚集,大理市民建议招引红嘴鸥,也让大自然的精灵成为大理苍洱的一张名片。
昆明的红嘴鸥如果吃不饱,面临着分流的可能性。鸟协专家们呼吁,立即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住昆明红嘴鸥这张名片。
为昆明留住红嘴鸥
在本报发起的为留住红嘴鸥献计献策的活动中,市民踊跃建议,昆明应该有全方位的动作,在海鸥入城的第20个年头,充分彰显昆明人爱鸥护鸥的精神,创新思维,从政府到每一个普通市民,都来为彰显红嘴鸥这一名片尽力。
昆明鸟类协会的
昆明鸟协的理事长王紫江建议建立喂鸥志愿者队伍,建立鸥粮基金,有了钱有了人问题就好办得多。
有市民建议,企业应给予红嘴鸥更多的关爱,应广泛学习云南红的做法,都为鸥粮的筹集出点力。鸟协为海鸥提供的鸥粮,也要过关,营养要充足,海鸥要爱吃。
还有市民主动表示能为海鸥出力。一位姓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