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宝石山和大佛寺老照片
佛教在线讯 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报道,宋六陵遗骨去向又有新说,可能葬于杭州大佛寺壶瓶塔下。对南宋历史有兴趣的人都知道宋六陵遗骨之事。宋六陵遗骨的最后去向,是史学界颇为关注的历史谜题,学者们曾有讨论,但没有史料记载等证据支持。最近,在对“杭州大佛寺文物遗迹群”项目进行史料搜集整理时,研究人员棕彝、陈珲发现了一条令人惊讶的史料。据该史料记载,杭州宋六陵遗骨最后是葬于杭州大佛寺壶瓶塔下的。这是许多治南宋史学者都没有听闻过的。
明初史料留线索
关于宋六陵遗骨事,稍知一点南宋史的人都知道,那是杭州一段悲哀的历史。当时北宋宋徽宗和南宋宋高宗等七个皇帝的遗骨被压在南宋故宫中的白塔下,以后又不知去向。历来史学家有过很多猜测,甚至猜测埋在八卦田下,但是都没有找到明确记载。这次发现的明初史料却对宋六陵遗骨去向作了明确记载,为揭开这一悬疑提供了新的线索,记者采访了这一史料发现者之一陈珲(佛教在线按:陈珲女士,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据介绍,他们在一本明代吴之鲸所撰的《武林梵志》书中发现了这样的记载:“大佛寺……寺畔有塔,俗称‘壶瓶塔’。宋诸帝原葬绍兴府宝山,此山又名上山,又名攒宫山。自西僧扬喇勒智发其冢,将诸帝骨杂以牛马犬羊之骨,并而葬塔于江干,号为镇南塔,俗则呼为白塔,至今相传其地为白塔岭。未几,被雷火所击,杭人惊异,且哀诸帝之不幸也,共收余骨葬寺东,造塔其上,号‘壶瓶塔’。事见山阴唐之淳《怀古集》。”
唐之淳是元末明初(1350—1401年)绍兴人,建文朝官侍读预修书事,博闻多识。这一来自唐《怀古集》的记载,非常明确地说,雷火击毁白塔后,原白塔下之宋六陵遗骨,又被当时的杭州人迁瘗到杭州西湖边的大佛寺壶瓶塔下。关于杭州大佛寺壶瓶塔,最早见于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根据明清的相关记载,可以推知,壶瓶塔应该是建在古大佛寺门前的北山路上。由于后来北山路外面部分由填西湖拓宽,所以如今只能推测宋六陵遗骨掩埋地在北山路与古大佛寺原大门中轴线交叉处东侧,至于确切地址和遗物,在此已是永久的悬谜了。
对新说需抱持谨慎态度
据记者了解,《武林梵志》虽不太容易找到,但也不是一本难见的书,为什么之前许多史学研究者都没有在书中发现这条线索呢?陈珲说,因为它是佛教方面的历史志书,大多为佛学研究者翻阅,而史学研究者一般不会接触这类书,直到本次大佛寺项目作为专题研究进行全面整理资料时,才由研究佛教史的棕彝发现。当然,对这一发现,他们抱着一些审慎的态度,他们认为,如果能找到更多的史料或其它证据进一步证明,那么其历史真相会更明确。
为了印证这一新说,记者电话采访了宋史专家、人大历史系包伟民教授。在考察了相关材料后,包教授指出,以前的史学研究者对《武林梵志》可能并没有过多注意,所以对于其中所记载的遗骨去向之说,也并未听闻。而且这个问题在许多史学研究者看来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术界也不太关注。可能一些地方文史研究者会比较关心这个新发现的史料,它提供了一些地方文史方面的资料信息。包教授认为,《武林梵志》中关于宋六陵遗骸的迁瘗过程的记载,给出了前人没有给出的线索,对于这一新的说法,可备一家之说。但我们无法确证核实它是否可靠、可信,因为对这一记载本身的考证是很难的。(文:小白)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