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社会消息 > 社会消息长期

苦练多年,僧人成了非遗“席狮舞”传人

2011年01月08日 17:09:00 梅州日报 点击:0


宝华法师表演《席狮舞》


宝华法师向徒弟传授舞狮技艺


佛教在线广东讯 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郊周溪村,一座名叫“碧峰寺”的寺院依山而建并不显眼,但就是这样一座普通的客家香火寺院,却有两块叫得特别响的招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席狮舞”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铙钹花”。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席狮舞”和“铙钹花”原生态保护基地——碧峰寺,探寻和感受那独具客家特色的“席狮舞”和“铙钹花”。

宝华法师:应邀到美国讲解“席狮舞”

一僧人就地取材卷起草席作为 “狮子”,另一僧人扮演“沙僧”拿“青”(长命草、柏树枝)持扇伴舞,多名僧人在旁用锣、鼓、钹击乐伴奏,“狮子”伴随着“沙僧”的“调戏”和音乐的节拍时而跳跃、时而翻滚,上演了种青、偷青、藏青等一幕幕好戏……“狮子”虽然仅靠一张草席装饰,但在表演者手腕的灵活绕动、身体的诙谐变化中,一个惟妙惟肖的“狮子”形象跃然眼前。

碧峰寺住持宝华法师是“席狮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卸下简单的道具,他向记者娓娓道来“席狮舞”的历史:“席狮舞”是佛教传入梅州、结合本土文化产生的一种特有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办丧事(又称做“香花佛事”)时请和尚做斋、超度亡灵佛场中间进行的一种游艺活动。“席狮舞”经历了唐、宋、元、明朝代的产生、形成和流传,清末至“文革”前的兴盛,“文革”期间的沉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挖掘整理以及打造“世界客都”的提升和弘扬。

“2008年国家文化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席狮舞’(传统舞蹈)名列其中,这是政府对‘席狮舞’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将‘席狮舞’传承下去的信心。”宝华法师告诉记者,“席狮舞”道具非常简单,完全要靠舞者的动作来表现狮子的各种形态,所以每个动作都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演练才能做到神似,习艺周期长、难度较大,加上随着殡葬制度改革丧事从简,“席狮舞”在乡间民俗中的展示平台日益缩小,不少跟他学艺的徒弟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尽管徒弟的离去让释宝华有点难过,但令他欣慰的是包括他儿子在内的新一代传人已经学有所成,基本能够独立表演席狮舞了。

宝华法师告诉记者,练习“席狮舞”30多年来,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席狮舞”在政府的重视扶持下,从民间走上了高雅的文艺大舞台。2008年,他应邀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出席每年一度的世界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艺人讲解“席狮舞”;日本东京大学的客家文化学者末成道男对包括“席狮舞”在内的香花佛事非常感兴趣,先后10多次到碧峰寺走访收集材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者吴健晖、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学者谭翼辉等亦对“席狮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物以稀为贵,‘席狮舞’能够得到政府和那么多学者的关注,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传承下去。”释宝华如是说。

常宽法师:后继乏人恐铙钹花失传

一个重约1公斤的铜钹被抛上20多米高的空中,在落地前的一刹那被僧人用一根手指粗的棍子牢牢接住,令旁观者在惊叹的同时又为僧人的高超技艺所折服。这个动作叫“高空抛钹”,只是铙钹花108个舞蹈动作中的一个。在地上让铜钹绕身旋转地“黄龙缠身”、在地上将铜钹直线打出去旋转后又自动回来的“秕谷逗鸡”、铜钹在小木棍上快速旋转慢慢升起的“独脚莲花”……一个个精彩的舞蹈动作让人目不暇接,既扣人心弦又诙谐有趣。

历时约40分钟的一套完整的铙钹花表演下来,僧人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站在记者面前的铙钹花表演者名叫常宽法师,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近20年的铙钹花习艺、表演经历了,是梅城最受欢迎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铙钹花表演者。据常宽法师介绍,铙钹花是梅城及周边地区客家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是民众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人在佛场间用于调节气氛的一种技艺表演,其流传可考究的历史已经超过了400年。

记者试着掂量了一下表演用的铜钹,拿在手上都感觉挺沉的,要用它来完成各种动作的难度可想而知。释常宽告诉记者,1994年,年仅16岁的他开始师从宝华法师学习铙钹花,从此就迷上了铙钹花。学艺的过程中没有课本,全靠师父的言传身教,不少动作看师父表演起来非常简单,但到自己手上时却怎么也玩不转,于是回到家也要慢慢琢磨动作要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这样靠着一股韧劲,释常宽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将铙钹花的全套动作学会并开始独立表演。

谈到铙钹花的传承前景,常宽法师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忧虑。常宽法师告诉记者,过去梅县、平远、蕉岭、五华、兴宁等地都有僧人会表演铙钹花,但现在除了梅县、蕉岭,其他地方基本都没有僧人学习铙钹花了。现在他和师傅宝华法师想招些人来学习铙钹花,但也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人选,只能在他的师弟们当中去培养。学铙钹花的人越来越少,连做铜钹的商家都少了,原来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铜钹现在近200元都难买了。“我们这一代还有师弟们可以传承,但如果迟迟找不到下一代的传承人,我总担心铙钹花会失传。”释常宽忧郁地说。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