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汉传佛教的丛林寺院里,一般都有念佛堂或禅堂,念佛堂或禅堂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念佛堂和禅堂都是僧众参禅念佛、用功办道、安心修持的场所,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念佛堂以“持佛名号(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为主,禅堂以“静坐止观(禅定观想、明心见性)”为主,下面着重说说禅堂的规矩、禅语以及禅堂内的设施等。
禅堂的设立由来已久,早在唐代,百丈怀海祥师所立的《清规》中就有规定,凡丛林中的常住僧人,不论人数多少,也不分辈份高低,都应住在禅堂里用功办道。禅堂是十方丛林的核心,是僧人求得开悟的地方,故又称大彻(大彻大悟)堂,禅堂有许多别名。或称为“选佛场”,说的是凡夫们进去,他们中间会选出开悟的佛来;或称为“大冶洪炉”,这指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扔进去,经受种种规矩的约束和师父的棒喝锻炼,战胜来自身心的种种障碍,最后脱胎换骨。
禅堂的位置一般在寺院中心偏西的僻静处,呈长方形,阔三间或五间,禅堂开间的大小依丛林规模大小而定, 禅堂门窗,常有布幕遮掩。禅堂门口一般挂有两块小木牌,一块是“止静”牌,一块是“放参”牌;也有的禅堂门口就挂一个牌子,正面写的是“止静”,反面写的是“放参”,这样就很方便,一块板可以来回翻着使用。放参与止静牌一般宽六寸,高四寸,厚六分,挂在禅堂门帘上。僧人在参禅打坐时,木牌呈现“止静”二字,意即任何人不得入内,不得发出任何响声,这个时候禅堂的门窗都用布幕遮掩起来,以免堂外的干扰。在其它时间,则翻到木牌的另一面,呈现“放参”二字,这时,僧人可自由活动,但仍不得高声喧哗,走路要轻缓,不得踏步有声。
禅堂中央有一佛龛,供奉药师佛、阿弥陀佛或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等,后壁中间为“维摩龛”。佛龛周围留着很宽敞的空地,作为行香之用。行香与坐禅,在禅堂中交替进行着:行、坐,行、坐,其目的是克制僧众在禅坐时的昏沉。禅堂的周围分别有禅凳,禅凳后方的墙壁上都有僧众的名单,僧众们按其帖单标名的位置在上面打坐。禅堂内一般将所有的床铺并在一起,紧靠墙壁排列,供僧人休息,称为“广单”,“广”字取其“并在一起”之义。紧挨床铺外侧陈设的是坐香用的禅床,又称禅凳,禅床外侧是供行香、跑香用的空地。可见,这里既是参禅打坐的地方,又是禅宗僧众传统的生活起居场所。僧人在禅堂内修行是清苦而又有规律的,一切行动包括行住坐卧在内,都必须在法器的指挥下进行,不得闲语杂话。僧人在禅堂里的位次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按照戒腊长短依次排序。禅堂内分东西两大广单,广单上每年请职贴单条,分东西两序。所谓两序,指东序与西序,又作两班。我国古来朝廷中,任职之官员有文武之分,上朝时即分列文武两班。禅林仿此制,于住持之下,设东西两班,辅助住持管理寺院事务,行佛事时即依职司,分列于住持之左右两侧。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禅堂等大多向都是坐北朝南,立于东侧者为东序,立于西侧者为西序。
东序以熟谙世务者担任,主要负责寺内杂务,有都寺,监寺,副寺,维那,典座,直岁六位,为东序之首领,称为知事或悦众。
西序则以精通礼仪者担任,依敕修百丈清规卷上载,西序计有首座、书记、藏主、知客、知浴、知殿等六头首。又依黄檗清规,则有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知客等。
禅堂的前后壁只有禅凳没有广单,禅堂前壁东边设有香案,案上放着坐禅仪式中所用的器物,如引磬、木鱼、香炉、香板等。
香案正中还放有一个“慧命牌”,上面写着“大众慧命,在汝一人,尔若不顾,罪在汝身”,慧命牌前面方一个小香炉,每天起香时都要点燃一柱清香,一柱即可,不必上三柱香。香案上方悬着一口钟,称为报钟。钟下挂着一块厚木板,按这座寺院所属禅宗的不同宗派,其木板有不同形状。分为横长方、竖长方、三角、半圆和圆形五种,称为“五家钟板”。钟板有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敲击方法,作为禅僧,尽管没有看见钟板,只要听见钟板声,便知道这座寺院属于哪个宗派了。
钟和板是禅堂的重要法器,敲击钟板为参禅打坐的主要讯号。同时,禅堂钟板发出的讯号也是和寺院其它堂口的讯号密切配合的。例如,早晨巡照师打照板的声音传交给禅堂的钟声,而禅堂的钟声又引出钟楼的钟声。每一乐器的第一声,落入另一乐器的最后数声之前。寺院各殿堂所发出的乐声相互衔接,非常有趣,它使僧众们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秩序,并且知道什么事情正在进行,自己将又该做什么了。
禅堂讯号的运用,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避免说话,使禅众的心志集中,尽可能不受外界干扰。因此,一些禅僧平时都有“禁语”的习惯,他们随身带着一块写着“禁语”的木牌,遇到别人和自己说话时,即出示木牌,告示别人自己禁语。况且,禅本为“无言之教”,本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故有的寺院禅堂的“堂”字,往往被写为“尘”,中间是没有口的,意思是多用功少讲话。
进入禅堂,不得禅堂中央直行,应依东西两边轻步行走,并依次(按照贴单)跏趺而坐,身心要端正,身不可歪斜,心不可散乱。进了禅堂,不能随意走动或杂话,更不能中途退却,没有商量,人人都要拿出十分的勇气,在断绝了诸多外缘之后,全力以赴,面对自己,料理自己。只要禅堂止静的钟板一响,那就是军令如山倒,任何人不能出去,一心用功办道。
一般的丛林每年都会举行禅七,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禅七又叫打七,打七是要打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第七末那识是轮回的祸首,因为它执着现前虚妄的身心为自我,安于此三界牢宅而不思脱离,所以修行即要破除此第七识达到解脱。因此打七又称为“打七识”。打七一般以七天为期,“七”这个数字是佛门中,也是中国人常用的数量单位。当然,可以不只打一个七,根据实际情况与寺院规约而定,可以连续打三个七、七个七或十个七。
禅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是禅宗门庭的重要法事活动,每年秋冬之交定期举办,全寺僧众放下一切外缘进堂坐禅,为求在短期内能够克期(限期)取证之修行。禅七开始的第一天,在禅堂门口要挂一个“起七”牌,解七前收回。起七牌高一尺五寸,宽一尺,两角锯三寸。起七当天早粥回堂,班首、维那佛龛前边站立,众人分东西两单站立,侍者师捧起七牌进堂,居中一举、再向西一举、中间一举、向东一举、中间一举、走向佛龛东边向维那师一举,维那师合掌问讯、接牌,向上一举,侍者合掌问讯退出,维那师将“起七牌”交后面香灯师,接放佛龛前东边,然后将“起七牌”挂在禅堂门口。然后维那师招呼悦众二人穿海青进堂,打引磬迎请和尚起七,悦众四椎引磬问讯,出门途中四椎引磬,至和尚处四椎引磬问讯,回来途中亦四椎引磬,和尚手持香板进堂问讯,悦众四椎引磬,和尚走至佛龛前,转身面向外持香板站立,维那师呼:“顶礼和尚”,和尚云:“不为礼”悦众敲四椎引磬,大众向上问讯毕,和尚持香板将香板打个圆相,说起七法,说法毕,随将香板头落地云:“起!”
禅七圆满,解七与起七的仪轨差不多,同样是班首、维那佛龛前边站立,众人分东西两单站立,侍者师捧起七牌进堂,居中一举、再向西一举、中间一举、向东一举、中间一举、走向佛龛东边向维那师一举,维那师合掌问讯、接牌,向上一举,侍者合掌问讯退出,维那师将起七牌交后面香灯师,接放佛龛前东边,然后将“解七牌”挂在禅堂门口。接着由和尚说法,说法完毕和尚手拿“直指牌”打一圆相,向下一点地云:“解!”,起身将直指牌放椅子上,香灯将椅子与直指牌端下去,维那师呼:“礼谢和尚”,和尚云:“不为礼”,随问讯,又呼:“同寮师打引磬送和尚回丈室”,和尚云:“不消送”,众问讯,维那呼:“大众师转身向上,顶礼班首师、监香师、监值师、内外护七师、大众师,班首云:“维那师师傅”普礼三拜,悦众敲引磬,大众普礼三拜、毕,维那师招呼!“今天放香休息,师傅们有理发,洗澡、洗衣服等可自由,听叫香穿袍搭衣过堂。晚课上殿,维那呼:“带具”,课毕维那呼:“恭诣祖堂”,僧值师呼:“引磬出堂,双班行”,大众至祖堂站齐,僧值喊:“齐”,维那呼:“展具,禅七圆满,礼谢历代祖师,悦众打引磬,大众顶礼三拜”,起具,问讯,维那呼:“诸师至方丈室向和尚消生死假”,僧值师领至方丈站齐,维那呼:“向和尚消生死假”,和尚云:“不顶礼”,众问讯,和尚云:“恭喜诸位得大受用,上报佛恩,下度众生”,大众师出丈室回堂,这样禅七就算圆满结束了。(本文转自:天上云居)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相关新闻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