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内容

宗教文化汇聚地彭州:古蜀明珠

2007年07月25日 13:17:43 佛教在线 点击:0


  龙兴寺别具一格的五佛塔


    百年法式建筑上书院一隅


    作坊里工匠的技艺灵活自如


    使用中的桂花镇龙窑一角

龙兴寺是一座千年古刹。进寺门,与身着黄色袈裟的僧侣擦肩而过,几十名居士,口念佛诀围绕佛院缓缓而行。五座佛塔,一大四小。主塔高81.5米,外墙镶嵌铜铸、玉雕佛像1080尊。四隅小塔的玻璃龛内,均镶嵌着数百尊金佛像。整组佛塔因岁月久远而毁损严重,当地政府于1997年重新修建。登上64米高的塔顶,只见四隅小塔之外,另有一组五座小塔掩藏在树林中。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那是印度加尔各答金刚塔模型,新修建的佛塔就是以此为蓝本的。

“这可是四川唯一一座可与印度菩提加雅大塔相媲美的佛塔,有"十方丛林"之誉呵!”朋友的话语里显然带着几分自豪。

据说,“龙兴塔地宫内还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是1804年由中国高僧从斯里兰卡带回,供奉至今。现如今,主塔内供奉舍利、经书和法器,台湾佛陀基金会赠送的《中华大正藏经》也在其中展出。内墙上的巨幅佛像浮雕以及佛事壁画,精美绝伦,震撼人心。

出佛门进道观。距离龙兴寺数公里,即见阳平观,阳平观有“道教的元都”之说。据史籍载,自公元125至144年间,创教者张陵入川布道时,居住于阳平山(今彭州新兴镇境内),后创建了第一个道教场所——阳平治,被道家尊为“蜀地道场”,因居二十四地之首,故具有“中央教区”的显赫地位。阳平观背靠龙门山脉,面向湔江,观内的八卦亭、老君殿,造型独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除了参观佛寺与道观,当地的朋友还指给我们看市内不远处的一座清真寺,有伊斯兰教信徒进进出出,四周很安静。

天上落下小雨,去白鹿镇回水村上书院的道路,变得泥泞起来。薄雾笼罩群山,为我们的这次寻访抹上了几许神秘的色彩。上书院是19世纪末的法式建筑,是一百多年前一个法国传教士独自到这个偏远的山坳里筹建的天主教堂。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里碰到的老婆婆,大字不识却能娓娓讲述有关这座欧式教堂的历史和传说。

进入这座古典欧式建筑群落,见到整个院落已经破败,上下两层连体廊房,楼梯已不能上人。所幸的是这座天主教堂的建筑主体保存尚好,里面空空的,地面古石斑驳,凹凸不平,屋顶已不能遮风挡雨,此刻雨滴的声音听上去像是钟摆。老婆婆说最近有好几对新人在现场拍婚纱照,都是从成都来的。不久前还有一对法国年轻夫妇到这里参观。

我们了解到,上书院在历史上是培养主教、神甫的高等学校。“文革”时期,这里成了村里的小学。改革开放后,曾有地产商想把这里开发成休闲养生之所,但遭到宗教人士的反对。2006年上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花镇上有龙窑

与彭州市旅游局陈副局长聊天,得知彭州市桂花镇能看到龙窑,一阵欣喜。开车不到半小时,桂花镇就在眼前了。

穿过一个民间大院,简易的工棚里,制窑工匠们正手脚配合,灵活自如地制作着陶器。软软的黄色陶土,在他们的妙手里好似听话精灵,转眼间就变了一件件工艺品。两位美术学院的学生,正在潜心学习制陶,他们的手脚还显得笨拙,但颇有艺术灵感,一个具有现代风格的螺旋式陶器就是他们的作品。

一同前来观赏的廖副镇长边走边介绍,龙窑也称爬坡窑或长窑、蜈蚣窑、蛇窑。因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时期陶瓷烧造的传统工艺,均系龙窑所致,足见其深厚的历史价值。随着陶瓷工业的日益发展,龙窑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保存完整的民国前龙窑有6座,上世纪50年代后重建的龙窑有12座,彭州桂花镇的龙窑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顺着工棚往高坡走了一段路,见到一座顶部乌黑、周身泛着深黄色的泥土窑。一层层的台阶旁,有许多残碎窑器。窑口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陶器。“这就是桂花镇的龙窑?好像和电影中见过的差不多呀。”听到议论,廖副镇长手指龙窑和周边的碎片堆积层说,此龙窑的窑基建于明末清初,现存的碎片文化堆积层为0.5米至3米,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看到的桂花镇龙窑,是上世纪80年代在古代窑基上修复的。只见依山势倾斜,用砖砌筑成的直焰式筒形的穹状隧道长约7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为8至20度左右。此窑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在龙窑穹状脊上的两旁,每隔1.3米开着放燃料的小洞约有50多个。内部用土砖砌成,成拱形状。燃烧室除窑头设有一单独的火膛外,其余均在烧成室的通道内、投炭孔,温度达1200摄氐度左右。掌握烧窑技艺的陶工,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人们把这一操作工艺誉为“火的艺术”。进入工作状态的龙窑,仿佛一条栖息在山坡上的巨龙,当窑内火焰一升腾,这条“巨龙”乘着烈焰飞跃而起,喷云吐雾,呈现出壮观的奇特景象。

古代龙窑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陶瓷文化,而今,它又以讲述传统陶艺文化为平台,成为中外游客体验式旅游活动场所。如今四川美术学院与桂花镇龙窑合作,从仿古的土陶器到现代的釉下彩都可以在现场制作。桂花镇的陶器采用了拓、印、镂、雕、堆等多种工艺,生产出的彩陶产品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既是中国陶文化的结晶,又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延续。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