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每日文摘 > 网友文摘内容

禅门传法象征——衣钵

2008年01月22日 11:55:10 佛教在线 点击:0

《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

圣凡同有身,饮食必籍器。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

偶因受余光,相承成旧事。

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

我愿过量人,要识拈花意。——徐贲

徐贲(生卒年不详)字幼文,号北郭生,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张士诚辟为属官,谢去,避居湖州之蜀山,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被荐至京。九年春,奉使晋、冀,有所廉访,及还,检其囊,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后改御史,巡按广东,又改刑部主事,迁广西参议,以政绩卓异,擢河南左布政使。大军征洮岷,兵过其境,因犒劳不时而下狱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法律谨严,字句熨帖,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徐贲还善绘画、工书法,因其客吴时尝居城北,故名诗文集为《北郭集》。

《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是一首题咏诗,“赋得”是一种诗体,本指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后来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本诗当属于后者。诗人就释迦钵而赋诗,以赠给友人慧古明上人。“慧古”是友人的号,“明”才是他的名。因为“慧古明”是位法师,故又尊称其为“上人”,曰“慧古明上人”。

“钵”本是僧人的食器,与袈裟合称“衣钵”,为佛教专门用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曰:“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中国禅宗从初祖到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以衣钵为信证,称为衣钵相传。《传法正宗记》卷六载,弘忍传法给惠能,谓:“昔达摩以来自异城,虽传法于二祖,恐世未信其所师承,故以衣钵为验。今我宗天下闻之,莫不信之,则此衣钵可止于汝。”后世凡师父传法于弟子均习称为“传衣钵”。《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这首诗,对僧钵授法的历史作了简单的回顾,然后提出了自己参道悟法的观点,既勉人又自励,诗可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次,说无论圣人或凡人,都有一个躯体,饮食的时候必然都是需要借助于食器的,因此,“如来制石钵”,其原意并不是专门用来“传法嗣”的。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次,因为以钵作为传法的信物,是从中国禅宗开始的,从此,钵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所以说“偶因受余光”。钵作为信物,从禅宗初祖一直传到六祖,世代相传,影响深广,这就是“相承成旧事”一句的事实背景。由于钵取得了传法的重要作用,谁取得了钵,就意味着谁取得了正统地位,于是佛教史上有了许多传钵争钵的纠纷之事,据说惠能得到弘忍法师所传衣钵后,曾多次被人追杀,“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一句盖指此事。

其实,禅宗的精神实质在于“明心见性”,它要求截断常识的情解、追求绝对之道的神秘领悟。禅宗六祖惠能的示法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因这首法偈而得到五祖弘忍的衣钵,据此看来,钵之有无也不过是形式上的事,而其关键还在于是否开悟,所以,诗人在诗的第三层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愿过量人,要识拈花意。”这里的“过量人”指的是器识不凡之人;“拈花”是“拈花微笑”的意思,为佛教典故。据《联灯会要》卷一及《释氏稽古略》卷一记载,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释迦即“拈花示众”,众人不解其意,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表示领悟,于是释迦牟尼便传法于他。本诗末两句的意思即由此申发,说但愿人们不要执着衣钵之类的事物,能真正体悟“拈花”之意,也就是说,要能因此而开悟入道,这就是本诗的主旨所在。(信息来源:摘自《佛缘》)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