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每日文摘 > 网友文摘内容

养生名联拾趣——高低

2009年10月14日 11:51:00 《正法眼》 点击:0

我国古人留下一些吟咏养生之道的名联,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和丰富的文化营养,也是我们养生和益寿的良方。

粗茶淡饭,饮食清淡。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江苏兴化老家自撰自书厨房门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

动静相宜,宠辱不惊。清代名人翟公栾自撰的“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尘不履于危机”的养生联,对那些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服妙药。

寡欲为善,读书静心。北宋名相寇准的“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进士顾光旭的“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等联语,都分别阐述了寡欲养性、为善施德、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晚年多动脑筋尤为重要。

知足常乐,无求品高。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将“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书于客厅以自娱。清代名僧苏曼殊,撰“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养生联悬挂在舟山普陀寺。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于新都宝光寺题了一副借佛劝人养生的楹联:“你眉头作什么焦,但常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团,常向众人开笑口: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讲个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上述对联都指出了“知足”、“无求”、“豁达”能够养生的道理,值得品味。(文:高低)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