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每日文摘 > 网友文摘内容

书之美 莫过历代《心经》

2016年03月21日 12:58:00 南国今报 点击:0


荀慧生小楷《心经》


书升王羲之《心经》怀仁集


赵孟睢缎木


康熙手书《心经》缩影版

很多人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是从经典语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开始的。在时下的书法作品中,以《心经》为内容大行其道,民国时期很多稍长的书法藏品也以《心经》为内容。其实书家书写《心经》是一个传承有序的现象,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书写《心经》的时间喜欢挑选在佛诞日,即柳州民间常说的“四月八”,这部为各界所熟悉的佛家经典,是历代抄经持续最久的一种时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部藏品中的长青客——《心经》。

最佳书写体小楷

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保存于柳州骆越博物馆的这部《心经》,它抄写在一把折扇上。据说是去年由骆越博物馆从香港竞得。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三位先生共同制作了一把折扇,正面是一幅梅兰芳的工笔卧观音,观音仪态端庄若有所思,背后仙气缭绕若隐若现出丝竹。右有尚小云的提款“观自在菩萨”。背面则是荀慧生小楷手书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从它们的提款看都是“壬辰浴佛日”即1952年的四月八。从提款看,三位先生为了表示对佛祖的敬意,都洗手焚香以后再创作,可见当年文人创作时那种庄重的仪式感。

抄写《心经》需沐手焚香,明窗净几;心静如水,神居灵台;全神贯注,点画见性。而通常以端庄典雅的正楷书写,是合道的。传王羲之所书《心经》,仅是怀仁集成,晋在唐前,唐玄奘的心经未面世。但书帖字体结构端秀,逼似书圣真迹,晋人的书法以韵取胜,是在不激不厉中达到一种平和自然、含蓄有味的审美境界。从此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看出,似是有一种若不经意、平静细致的美,它排斥了一切剑拔弩张、锋芒毕露的表现,也不取奇诡豪放之美。这正是王羲之经长期精研达到浑然天成的书法美,顺从自然、委运任化的审美倾向,一直影响至今。如此委婉含蓄、质朴自然的书风,正好用来抄《心经》。

元代书法家赵孟俯,主张恢复传统,“专从古人为法”,一生效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虽没有很明显的独创的东西,但以其秀媚的书风而显示深厚的功夫。看他所书《心经》,线条细劲,如春蚕吐丝,自在流畅,以神传神。

抄写的历史传承

有学者统计,《心经》先后被人翻译达21次之多,其中以唐代玄奘大师的译本流传最广,全卷仅260字,语少言短,但旨意精微。

历史上书法大家书写《心经》的墨迹传世颇多,王羲之、张旭、欧阳询、赵孟俯、吴镇、苏轼、董其昌、文征明、邓石如、刘墉、傅山、乾隆、康熙、吴昌硕、弘一法师……可谓楷行隶篆草,洋洋洒洒。一人一风、一家一貌、一体一格,叹为观止。

北宋以后,中国对佛教典籍的翻译基本结束,翻译出大量佛经,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移植。这些浩瀚的佛教典籍以汉文字的形态呈现的时候,本身便是一道道惊艳的书法景观。其中《心经》流布最广,历代书家抄写的频率最高。这其中有许多复杂原因。其富于感染力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短小精悍的篇幅以及译经者玄奘法师的传奇经历,均为其传播埋下伏笔。佛教中人、普通百姓抄《心经》自不必说,历代抄写过《心经》的帝王、书法名家、文人士大夫也不胜枚举。

唐代书法名家欧阳询、张旭、柳公权等,亦曾以《心经》为内 容,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真迹。据传,欧阳询所书的《心经》,是在名刹白鹿寺完成,更为这一书法经典打上了浓厚的人文烙印。宋代文化因其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催生出佛教居士文化,以苏轼、王安石、黄庭坚为代表,首开文人士大夫精研佛教典籍的先河,这一社会阶层中的书法圣手,以《心经》为对象进行艺术创作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后,元代的赵孟俯、吴镇,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等书画家的《心经》,均为书法传世嘉宝。

清初,八大山人的《心经》书法作品,在其书画创作序列中,亦是上乘之作。在清代皇帝中,康熙、乾隆都曾抄写过《心经》。近现代以来,书法家抄写《心经》的风气持续未减,吴昌硕、弘一法师、于右任、启功均有《心经》书法作品传世,而当代书画家对《心经》的喜爱更是普遍现象。

山石书法的独特景观

如今市面上的一些藏品,也会出现拓片,从收藏的角度而言,如果原碑不存,那么拓片亦有升值空间或成为孤本的可能。从艺术价值来看,拓片能够很好展示原碑的风貌,不失为收藏的一匹黑马。

除了历代书家孜孜不倦抄写《心经》等佛家典籍,还有不少人刻经,这成为中国书法史独特的美学景致。北魏年间,出现了摩崖石经,直至唐代此风不绝,这连绵五百年的刻经之风,给后世留下了数以万计及其丰富精湛的“山石书法”。

据学者考察,石刻佛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作为佛教石窟艺术的一个部分,如龙门、云冈的石经;二是置于寺庙之中,或刻于佛塔下,或镌于经幢上;三是单独凿刻在山林岩壁间的摩崖石经,如铁山摩崖、徂徕山摩崖,集中在鲁中南地区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和泰山经石峪等,都是利用磐石巨坪,刻写佛家经典,纵笔大书,气势宏大。(文:岑炜鑫)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