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VIP 会员
会员中心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来自佛门的吉祥祝福》祈福珍藏册 迎请电话:010-51656995、 010-51385788;QQ:179518763;邮箱:qf@fjnet.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middle_nav_logol.gif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 > 每日文摘 > 网友文摘内容

原始佛法里的念佛法门

2016年05月09日 14:26:00 智者世界 点击:0

今时,很多学佛者将持名念佛作为自己学佛的主要功课,通过一心念佛,冀望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相应,能够往生极乐净土。因法门简便易行,传扬甚广,但越简单往往意味着可扩展的复杂度越高,单就持名念佛来说,究竟该如何持名,也是非常复杂的,诸如高声念、默念、金刚念、随息念、十念法、系缘念等等,说法各有侧重。

今天,编辑组将介绍一下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六念法门,其中包括了念佛一法,与持名念佛又有不同,供大家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做以参考。经文选自《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盘。世尊!彼当云何修习,多修习住,于此法、律得诸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摩诃男:“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盘,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盘。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如是,比丘住在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盘,修六随念,乃至疾得安隐涅盘。

何等六念?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嗔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险众生中,无诸挂阂,入法流水,乃至涅盘。

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法所熏,升进涅盘。

复次,圣弟子念于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养,为良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事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僧所熏,升进涅盘。

复次,圣弟子自念净戒,不坏戒、不缺戒、不污戒、不杂戒、不他取戒、善护戒、明者称誉戒、智者不厌戒。圣弟子如是念戒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戒所熏,升进涅盘。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盘。

复次,圣弟子念诸天事,有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有正信心者,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亦当行此正信;彼得净戒、施、闻、舍、慧,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今亦当行此戒、施、闻、慧。圣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贪欲、嗔恚、愚痴,其心正直,缘彼诸天。彼圣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义利、得彼诸天饶益随喜;随喜已,生欣悦;欣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得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处凶险众生中,无诸挂阂,入法水流。念天所熏故,升进涅盘。

摩诃男!若比丘住于学地,欲求上升安乐涅盘。如是多修习,疾得涅盘者,于正法、律速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释氏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作礼而去。

解义参考:首先是摩诃男向佛陀请法,从有学地如何修学能够最终达至四果大阿罗汉的无学地。佛陀告诉他,应当修学六念法门,即思维忆持佛、法、僧、戒、施、天六者。同时佛陀做了一个比喻,修习六随念,就好比饥饿很久的人,吃到了美味的食物,身体从羸弱得到了强壮。

首先是念佛的智慧功德。佛的十个名号,都可以细细思维解析,当具体思维忆持时,能够有助于不起贪欲、嗔恚、愚痴,能够有助于生起法喜、安乐。佛是果地,一切众生本具佛德,但是因客尘烦恼的遮蔽,不能显发本具的佛之智德,因此,思维佛陀的三智、三忍、三慈、三德、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也是在认知自佛性、显发自佛性的过程。

二是念法,思维忆持佛陀所开示的法和律,身口意合于正法,能够远离颠倒,不起贪嗔痴等恶法。

三是念僧,思维忆持四双八辈世尊弟子僧的种种行持,以圣弟子为榜样,不起贪嗔痴等。

四是念净戒,即善护自心,防非止恶,不起贪嗔痴等。

五是念舍施,即圆满舍施,平等舍施,放舍内心对境而起的贪嗔痴等恶法。

六是念诸天,即显发自心本乐的天性,远离娑婆世界贪嗔痴等恶法。

念佛法门.jpg

欢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国内)  fo84000@gmail.com(国际)     在线提交
QQ:983700265    电话:010-51662115转8005      论坛投稿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要 闻

更多>>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国内)  (国际)   QQ:2326936829

传真:010-51662115转8013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线留言   

吉祥宝塔迎请: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转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线(www.fjnet.com)网络联系人:子桑   联系电话:010-85285027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  邮编:100011  乘车路线及地图

网站地图  义工报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术支持:010-51662115转8023

京ICP证02041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359号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